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們就機器視覺技術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應用進行了解讀,讓大家對于機器視覺產品在缺陷檢測、字符識別、目標定位方面的不俗表現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同屬于海康威視AI Cloud體系邊緣節點的移動機器人產品,是如何出奇“智”勝的呢?
本期主講
AI賦能智能制造系列之移動機器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這就對企業的效率、準確率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尋求更高效、更精準的解決方案才能突破人工作業的局限,實現智能化轉型。
不論是生產、倉儲中種類繁多且沉重的物料或者成品,還是物流分揀中爆發式增長的快遞包裹,智能移動機器人都能游刃有余地應對。它響應迅速、作業高效、完成準確度高,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投入,大幅提高企業的智能化水平。
一臺智能移動機器人要出色完成任務必須要看得懂、停得準、走得穩,才能不負所托,鏢鏢必達。
1、看得懂
智能移動機器人配備多種傳感器,保障它“看”清周圍環境,及時調整行進路線,避過障礙。
基于顏色和梯度信息的單目視覺避障
移動機器人配置的前視鏡頭實時采集場地信息,并對采集到的圖像進行分析。基于物體和地面的顏色差異對障礙物進行識別和高度推斷,同時過濾掉不影響通行的物體,保證移動機器人的運行效率。
基于深度學習的視覺避障
依托前視鏡頭上搭載的深度學習算法,對圖像中的物體進行智能分析、分類,準確區分出前方的地面和障礙物,讓機器人實現智能避障。
視覺避障示意圖
線激光避障
激光發射器發出激光脈沖,激光碰到物體后反射回接收器。通過計算發射和接收的時間差,移動機器人可以測算出障礙物距離,從而控制自身的運行速度,確保行駛安全。
紅外相機與線激光示意圖
2、停得準
智能移動機器人可以利用激光傳感器獲取環境輪廓信息,通過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算法建立地圖。智能機器人實時調用激光定位算法,便可獲取其在當前地圖中的準確位置。比之于二維碼導航的模式,激光SLAM導航無需對應用場地進行改造,部署更便捷。移動機器人突破二維碼導航路徑的限制,行走更自由。
激光SLAM導航技術使得機器人可以在未知環境中從未知位置開始移動,在每一個位置獲得激光傳感器對環境的感知信息,在完全未知環境中創建地圖,同時利用地圖進行自主定位和導航。解決了“我在哪兒?”“我要去哪兒?”的困惑,移動機器人或停或走或轉彎的每一個動作都有據可循。
3、走得穩——魯棒控制
在移動機器人的設計階段,研發工程師充分考慮應用場地地面狀況,采取多種方案力保設備運行平穩。比如,海康威視潛伏系列機器人MR-Q3-600CE采用浮動底盤設計確保在不平路面下仍能平穩通過,同時在滿載條件下提供更加充足的動力。用雙輪差速驅動,除前進、后退、旋轉外,還支持弧線運動,最大運行速度可達2m/s。
充分利用移動機器人精確的物理模型,搭載合理的運動控制器,賦予它穩定可靠、精準快速的行動力。即使受到外力干擾,也可以依靠自身調節迅速修正路線,魯棒性超強。
結語
海康機器人總裁賈永華在《AI賦能智能制造》演講中提到“推動智能化不是一個點也不是一個平臺,而是要通過一個體系實現”。自主定位、自主導航、自主規劃路線的智能移動機器人配合上層算法平臺(RCS\TPS\WCS系統等),可以實現多臺多種機器人協同作業,適用各種工作場景,實現產品搬運、產線接駁、快遞分揀等多種功能,最大程度助力企業實現低功耗、低成本、高效準確、柔性便捷的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