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客觀評價科研人員的績效,全世界的大多數科研機構都采用SCI作為評價手段之一。文章發表在高影響因子學術雜志上,給科研人員帶來的好處很多,近期的有畢業、晉職、漲薪,遠期的有項目、獎勵。
雖然用文章發表雜志的SCI影響因子來評價研究人員的科研質量是世界通則,但是否合理值得研究。2013年美國《舊金山宣言》已經指出,SCI雜志影響因子不適合用來評價研究者的學術貢獻。道理何在呢?
這得從SCI的設計原理說起。SCI是科學引文索引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是用來統計每篇SCI收錄文章被其他SCI收錄文章所引用的情況。簡單地說,就是一篇SCI文章發表之后,有多少篇SCI文章引用它。通常文章被引用次數越高越好。
SCI雜志影響因子是用來評價學術雜志的學術影響力的。其計算方式是統計近三年期刊所有發表論文的總引用次數除以發表論文總數。簡單地說,即該雜志近三年發表每篇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數即是該雜志的影響因子,通常是雜志影響因子越高越好。
針對研究者個人,由SCI可以導出后來提出的H指標。所謂H指標是指:假設某人發了N篇文章,將這N篇文章按SCI引用次數排序,則H指標是指小于文章引用次數的最大文章序號。H指標的假設是H越大越好。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論SCI引用次數、SCI雜志影響因子還是H指標,都與文章的科學價值或者正誤都沒有直接關系。那所謂的評價到底評價的是什么呢?
簡單地說,SCI度量的就是文章的引用率,可以部分反映文章的學術影響。用它來講其他任何故事,比如,說引用率高意味著創新性強、科學價值大,這些都是明顯的誤導。眾所周知,綜述文章的引用率一般都遠高于非綜述類文章,顯然不能說綜述文章比非綜述類更有創新性、更有科學價值。因此,SCI評價的就是論文引用率,并不能由此反映論文的原創性和科學價值。
SCI雜志影響因子反映了雜志的宣傳力度或營銷力度,部分反映了雜志的學術影響力。高影響因子學術雜志比低影響因子雜志宣傳力度大,通俗的說法是,文章發表后讀者多、見光率高。任何一篇學術論文都希望得到最有力的宣傳。因此,學術雜志影響因子作為投稿指南,是非常有價值的,但宣傳力度與創新性或科學價值并不相干。
H指標用來評估研究人員的學術產出數量與學術產出水平。這里的學術產出數量指文章的篇數,學術產出水平指文章的引用次數。顯然,H指標也不能反映創新性與科學價值,但可以說明研究人員的科研寫作強度與學術影響力。
總而言之,SCI主要與文章的寫作出版有關。每個雜志對于文章的創新程度都有自己的出版底線。如果文章的創新程度達不到底線,除了綜述論文,被發表的可能性很低。但一篇文章的創新性超過了雜志的出版底線,是不是就一定能夠發表呢?很遺憾,結論是不一定。
當文章的創新性超過了雜志的出版底線之后,文章能不能發表取決于是否有利于雜志的宣傳和銷售。為了有利于雜志的宣傳和銷售,文章的表達水平,包括敘述的邏輯合理性、語言的表達準確度、問題論述的有趣程度等,就成為文章能否發表的關鍵因素。一篇創新性很高的文章,如果表達不夠好,就不利于雜志的宣傳和銷售。由于高影響因子雜志競爭激烈,發表在高影響因子學術雜志上的機會并不大,有時只能發表在低影響因子學術雜志,甚至是SCI不收錄的雜志。因此,發表在高影響因子雜志上的文章不能說其創新程度高于發表在低影響因子雜志上的文章,但可以說在高影響因子雜志上發表的文章更有出版價值,可以給雜志帶來更多的讀者。
在中國改革開放剛開始時,國內研究者的平均水平距離國際水平有較大的差距,很多研究的創新性達不到高影響因子雜志的出版底線。中國整個科技處于追趕世界水平的階段。引入SCI作為評價指標,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科技工作者與國際學術水平的接軌,對于中國科技水平的整體提高,具有非常明顯的積極作用。自從將SCI評價標準引入以來,中國學者加快了將科研成果總結成SCI論文的速度,提高了中國學者發表SCI論文的數量。目前,中國的SCI論文數量多年排在世界第二,距離世界第一的差距日漸減小。由于SCI收錄以英文期刊為主,考慮到英語并不是中國人的母語,因此這一數據極為驚人。所以,不能否認SCI評價標準對我國科技發展起到的積極作用。
更重要的是,發表的高影響因子文章,也可以極大地提高作者供職單位的知名度。影響因子越高,也就意味著宣傳力度越大。一個單位發表的高影響因子文章越多,得到大力度宣傳的機會就越多。SCI引用數對于作者的供職單位也有同樣的宣傳效果。因此,發表高影響因子論文,對作者及其供職單位是典型的雙贏。這大大增加了科研院所使用SCI及其相關指標評價科研人員的動力。
但時至今日,SCI作為評價指標的副作用越來越明顯。這是因為目前中國的科技水平與世界水平已經非常接近,有些領域甚至已經處于領先地位。在此時刻,國家對于科研人員的期待,已經不再是與世界水平同步,而是希望能夠領先于世界水平。這就不得不強調科研成果的創新性。
遺憾的是,前面的分析已經說明,SCI以及由它引出的各種指標都不能用來度量科研的創新性,只能度量出版物的宣傳價值。可惜,具有宣傳價值與具有創新性不僅不等價,有時甚至南轅北轍。因此,要真正重視科研成果的原創性,必須揚棄SCI以及由它引出的各種指標,重新考慮新的考評方式,比如增加本國學術雜志的評價權重等等。不過,考慮到SCI以及由它引出的各種指標對于作者和單位帶來的巨大宣傳利益,揚棄SCI以及由它引出的各種指標,也絕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