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市場原油期貨價格屢創“天價”,替代能源研究開發的重要性日益彰顯。而在諸多替代能源中,乙醇“比較優勢”明顯。專家指出,無論從國際環境、產業政策、技術成熟度,還是從市場競爭力、應用前景等方面分析,乙醇產業已開始步入黃金發展期。
自2002年全球油價上漲以來,燃料乙醇的開發應用已成國際潮流。今年8月8日,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一項能源法案,計劃到2012年,全美燃料乙醇產量要達到75億加侖,等于把其目前的產量翻一番,這個數字相當于2220萬噸乙醇,幾乎是目前中國汽油消費量的一半。在國內,自2001年起國家推行“乙醇汽油政策”,已形成燃料乙醇生產能力122萬噸。到今年年底,全國將會有9個省全部或部分推廣乙醇汽油。專家預測,10年后,我國燃料乙醇需求量保守估計每年也將達500萬噸。
會否出現“人車爭糧”
在目前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雙向約束的背景下,許多人擔心: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乙醇,在大規模生產和大范圍推廣中,會不會帶來“人車爭糧”問題,使乙醇工業“難為無米之炊”?
河南省車用乙醇汽油推廣辦副主任任文杰介紹,目前全國122萬噸的燃料乙醇生產能力,消耗的糧食只占全國糧食產量的3%左右,而且并不是在消耗口糧,也不是完全在消化陳化糧,如東三省便以玉米為原料。以河南為例,目前每生產一噸變性乙醇燃料消耗3噸小麥,但是這是在消耗陳化糧,是解決前一階段糧食積壓問題的過渡性措施,等陳化糧消耗完后,可以轉向消耗紅薯、玉米、高粱等不與小麥“爭地”的作物。目前,我國玉米的主要用途是飼料,隨著燃料乙醇生產規模擴大,是否引發“車畜爭糧”呢?全國重點燃料乙醇生產企業--河南天冠集團董事長張曉陽說,燃料乙醇有一個極具優勢的生產特性,就是在生產過程中只消耗糧食中的淀粉,對蛋白質等其他營養物質而言是一個濃縮過程。以玉米為例,每生產1噸酒精約需要3噸多玉米,但同時可生產1噸高蛋白飼料。張曉陽算了一筆帳:我國近期汽油消費量在5000萬噸/年左右,以全部使用乙醇汽油計算,約需500萬噸/年燃料乙醇,大約需要1500萬噸糧食(非口糧),而我國飼料糧用量每年大約為15000萬噸。國家每年有計劃地從飼料糧中拿出10%,先生產500萬噸燃料乙醇,同時聯產500萬噸高蛋白飼料,它的飼養價值與1500萬噸糧食相比,不但不減少,反而會增加。在巴西,目前已經有400萬輛專燒純酒精的汽車,其他車輛都燒乙醇汽油,是世界上惟一的只銷售乙醇汽油而不銷售普通汽油的國家,巴西的乙醇主要用甘蔗生產,已經成為不用糧的產業;
成本“瓶頸”不斷緩解
乙醇汽油的市場競爭力如何,是影響產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隨著成品油價格的不斷上漲,乙醇汽油成本偏高、市場競爭力較弱的情形正在不斷改觀。據河南省車用乙醇汽油推廣辦公室分析,油價上漲對于車用乙醇汽油的推廣和產業發展,已經產生了兩點直接利好。一目前燃料乙醇售價與成品油售價實行同步上漲機制,隨著油價不斷上漲,在國家財政補貼下,一些優勢企業已實現微利,同時銷售價格的提高也加強了銷售環節的承受能力。二是油價的上漲有利于加強燃料乙醇產業生產工藝的調整優化,以及綜合利用項目的研發。長遠分析,油品價格仍然會保持升勢,而隨著乙醇生產工藝的不斷成熟,乙醇汽油成本會不斷下降,與油價上漲形成的反差將越來越明顯。對目前乙醇汽油生產成本仍然高于普通汽油的格局而言,兩者之間的差價將不斷縮小,這將有利于增強乙醇汽油的市場競爭力。
另一方面,隨著“能源農業”的破題和新技術的突破,乙醇生產成本可望出現大幅降低。2001年,河南天冠集團開始建設規劃面積一萬畝的乙醇生產專用紅薯、甜高粱種植基地,并引進和推廣脫毒組培紅薯苗等先進技術,與傳統紅薯相比,畝產量增加了30-50%,淀粉含量高出5個百分點,不但有效降低了燃料乙醇的生產成本,也為國內燃料乙醇產業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了發展借鑒模式。
專家指出,最終解決乙醇大量使用時所需原料的將是植物纖維,纖維質是地球上資源量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包括秸稈、農作物殼皮、秧、樹枝、落葉、刨花、鋸沫、林業邊腳余料等。目前,在美國和瑞典等國纖維原料生產乙醇已成為現實。專家預計,依靠生物技術、基因技術等現代科技,在未來十年時間內,利用纖維質生產乙醇技術將實現產業化。據測算,我國每年秸稈資源一半轉化為乙醇,其數量就可以超過目前我國汽油消費量的1.2倍以上。
產業前景廣闊
乙醇產業的近期市場主要是傳統的車用燃料市場,即乙醇汽油和乙醇柴油。但中遠期市場空間,卻遠不止于此。天冠集團董事長張曉陽作了一個夸張的比喻:本世紀中葉石油大亨將被乙醇大亨所取代,乙醇有望成為本世紀新興的基礎產業。
張曉陽說,乙醇的中期市場在低溫燃料電池,諸如手機、筆記本電腦以及新一代燃料電池汽車等可移動電源領域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乙醇可以分解出氫,可間接或直接用作燃料電池燃料。專家預計,在未來10至20年內,乙醇以其無污染、可再生的特點,將擁有新型電池燃料30-40%的市場份額,容量將是車用燃料市場的5倍以上。
專家指出,從遠期看,乙醇將成為支撐以乙烯為原料的石化工業的基礎原料。石化工業的基礎原料乙烯是從石油中提取的,目前,乙醇生產乙烯的技術已經成熟。在未來20年內,由于石油資源的日趨緊張,再加上纖維質原料乙醇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成本相對于石油已具有可競爭性,乙醇將順理成章地進入石化基礎原料領域。以我國的市場容量推算,至少也在2000萬噸/年以上。同時,乙醇還可以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醫藥、香精香料領域,是優良的日用化工基本原料。燃料乙醇的推廣,也給汽車工業提供了新的商機。目前,汽車使用車用乙醇汽油中,一些與乙醇特性不相適應的零部件需要更換,否則會影響到車輛使用乙醇汽油的動力效果等。汽車工業針對車用乙醇汽油的適應性研究以及設計、制造方面的研究,國外已經先行一步,而且德國大眾等汽車公司兩年前通過大陸代理商,從國內提取了車用乙醇汽油的樣品進行相關研究和開發;而國內的汽車生產廠家和相關科研單位研究開發工作仍顯滯后,這種生產源頭的滯后性不僅給車用乙醇汽油的推廣造成了制約,在世界汽車工業的競爭中也已落后一步。有關人士建議,國內汽車工業企業應當盡快把握這一商機,加快相關項目的研發步伐,這不但是應對世界汽車工業激烈競爭的需要,也是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工作的必然要求。對于目前一些民間資本出現的投資乙醇產業熱,專家提醒:在現階段,燃料乙醇仍屬于國家限制進入產業,對燃料乙醇生產企業實行定點制,未獲審批盲目進入存在一定政策風險。但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十一五”規劃中,國家正考慮擴大燃料乙醇生產規模。
信息來源:中國化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