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連高新區公布了第四批認定眾創空間、取消認定眾創空間以及2018年度“眾創十二條”政策支持項目名單。其中,風云工坊、小鳥文創社、云之翼等7家眾創空間通過審定,成為大連高新區新認定的眾創空間。有“加法”,也有“減法”,對發展不好的4家眾創空間取消了認定。同時,對表現優異的的15家眾創空間、進駐“天使會客廳”的9家中介服務機構以及15家發展較好的小微企業進行補貼和獎勵,共計兌現政策資金1166余萬元。
近年來,大連高新區積極推動“眾創十二條”政策落實。自2015年4月“眾創十二條”政策正式出臺,2016年11月首次兌現,2017年修訂以來,大連高新區連續三年高質高效地推動政策落實,三年累計兌現政策扶持資金4088余萬元。
政策的有力落實,激發了孵化平臺、專業機構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激活了雙創資源、營造了雙創氛圍,大連高新區雙創環境不斷優化升級,尤其在雙創平臺建設、科技企業培育、新興產業培育、國際化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雙創平臺:成果豐碩
在政策的引導作用下,大連高新區雙創平臺的服務更加專業化、高質量。
截至目前,大連高新區累計建設管理眾創空間43家,15家通過科技部備案, 18家通過遼寧省備案,27家通過大連市備案,25家通過大連高新區認定。
目前,正在運營眾創空間31家,面積9.89萬平方米,累計服務企業1540家、團隊2193個,吸納就業人員10841人。眾創空間企業累計營收3.57億元、納稅511萬元,累計擁有知識產權883個、發明專利181個。
創業工坊、知你小巢被認定為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智城信、東軟SOVO榮獲“100家特色眾創空間”稱號;逐步形成以火炬路創業大街為軸心,輻射整個園區,匯聚多元化創業主體、多方面創業要素和多形態創業服務的雙創生態群落。
科技企業:“創”星閃耀
良好的雙創生態,激發了雙創活力,大連高新區高技術、高成長性企業不斷涌現。
心醫國際、百年育才、芯冠科技、拓中科技、早道教育、偉岸縱橫、成者科技、高端科技、寰泰科技、真想科技等近40家在孵企業具備成為獨角獸和瞪羚企業潛力,秘陣科技、芯巧電子、中睿科技、中科禾等近30家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70余家企業累計獲得市級以上各類獎項百余項。英特仿真榮獲“2017年度中國工業軟件十大優秀企業”稱號。靈動科技、九州創智、三維傳熱等6家企業先后獲得大連市科技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24家企業在近兩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大連賽區)中獲獎,占園區55%、大連市34%。
百余位(家)高層次人才(企業)獲得市級以上表彰和支持。齊維科技郭方準、鼎創科技張澤旗等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創業人才推進計劃”創業人才名單;萬居安智慧、綠之態環保等6家企業入圍“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14位入選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30余位當選“大連市歸國留學人員創業英才及創業英才標兵”。
產業集群:蓄勢待發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大連高新區以軟件和服務外包千億產業集群為基礎,結合自身產業特點,著力培育和布局了工業仿真、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金融、數據應用及服務、生命科學等一批小型高科技產業集群。
在工業仿真產業集群方面,由英特仿真牽頭成立我國首個CAE領域專業產業園——大連仿真產業園、國內首個CAE自主研發產業聯盟——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聯盟CAE分聯盟。由英特仿真與華為共建的全國首個仿真服務云平臺,集聚了CAE分聯盟旗下30余家企業多款仿真軟件,形成完整的仿真生態系統。每年為企業節省4000余萬元仿真軟硬件投入,降低上億元的工業設計研發成本。
互聯網教育產業集群集聚了拓中科技、早道教育、百年育才、佳音科技、繪玩教育、互聯派教育等10家企業,總估值30億元以上。大連互聯網教育產業聯盟的成立,構建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政、產、學、金、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聯盟整合互聯網教育產業鏈中內容、技術、服務、渠道等資源,以科技服務促進產業升級,完善產業生態環境,引領移動互聯網教育產業發展。
互聯網金融產業集群集聚了微神馬科技、公瑾科技(慧算賬)、金慧融智、同方軟銀、鏈融數據、盈乾科技等近10家企業,總估值25億元以上。其中,微神馬科技獲得順為資本、凱泰資本等近億元投資;同方軟銀和金慧融智已在新三板掛牌。到2021年,大連高新區科技金融企業將目標鎖定百億元規模,以“IT+金融”發展模式助力大連科技金融綻放新活力。
在數據應用及服務產業集群方面,2016年,大連高新區大數據孵化平臺正式成立,是東北第一個專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產業方向孵化平臺和產業集群。2017年4月,由“智城信”作為會長單位牽頭成立了東北第一個大數據產業協會——大連高新區大數據產業協會,截至2018年,會員單位已達70家,匯聚了大連市目前大數據領域70%的企業,聚焦在金融、醫療、工業、海洋、供應鏈、傳媒和教育領域,形成產學研的互動、聚集大數據人才、帶動大數據行業集聚。2019年6月,大連高新區大數據產業協會與上海大數據聯盟達成協議,滬連兩地大數據產業加快融合,產業聚集效應進一步加強。
生命科學產業集群形成了以生命科學創新中心和生命科學產業園為帶動的研發創新、孵化加速、產業化的梯次培育發展格局,吸引了康奈爾、哈佛等知名大學專家;引進了博奧檢驗、康元醫療、先鋒生物、科萬維等企業進駐,部分企業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建成精準醫學研發中心、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等專業化服務平臺;正在建設生物醫學材料轉化中心、臻溪谷生命科學創新(轉化)服務平臺、實驗動物房及質譜檢測分析平臺等產業化平臺。
雙創國際化:效果明顯
以中國海創周為代表的國際化發展特色是高新區雙創發展的突出的亮點和優勢。中國海創周自2000年舉辦,2010年上升為國家平臺,至今已經成功舉辦20屆。近年來,中國海創周探索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方向,直擊前沿科技,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成為國家級引才引智和推動“雙創”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平臺,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大連高新區堅持實施“走出去”戰略,共舉辦26場海外推介和路演,簽署28項合作協議,在硅谷、波士頓、西雅圖、溫哥華、倫敦等地建立6個海外工作站,與40個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海創工程”政策自2009年首次實施以來,九批“海創工程”累計入圍183個項目、立項69個項目,投入扶持資金1億余元。齊維科技、英特仿真、拓中科技、芯冠科技、秘陣科技等重點企業,郭方準、劉瑀等國家級高端人才均誕生于“海創工程”。
在園區共同努力下,大連高新區的雙創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創業大連·高新區示范引領工程”于2016年納入科技部“創業中國行動”,大連高新區于2017年獲批第二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2018年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2019年1月,獲得大連市政府支持大連高新區“三創”中心建設資金扶持。
千帆競渡立潮頭,百舸爭流勇向前。在新的形勢下,大連高新區將在保障政策落地的同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增強服務功能,完善服務體系,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釋放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著力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株洲高新區產業鏈招商為新興產業“強筋壯骨”
今年1-7月,株洲高新區累計簽約項目80個,累計合同引資額206.845億元。其中,意華交通裝備產業園、大研工業機器人等項目涉及園區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
精準聚焦9大優勢產業鏈條,株洲高新區產業“筋骨”正在壯大。
“靠的是產業鏈招商。”株洲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天元區委書記周建光說,“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鮮明提出‘外學華為,內學長沙’,我們學的是華為嚴峻形勢下自主創新的意識,還有長沙思路對頭、抓住產業鏈建設不放的經驗。”
“珍珠只有串在項鏈上才能更加璀璨”。招商,不能再只追求單個項目、單個企業“頂天立地”,而是更加注重“鏈式招商”,有針對性地“有鏈強鏈”“無鏈建鏈”“短鏈延鏈”。
為此,2016年12月,株洲高新區試行《產業招商和投資促進工作實施方案》,成立產業促進工作組,突出專業招商、聯動招商。今年年初,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出聚焦產業鏈招商。在今年7月底召開的株洲高新區工委工作會議、天元區委五屆九次全體會議暨工委、區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明確提出,響應株洲市委做實產業鏈的要求,迅速將產業組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三年里,三步走,“鏈式招商”在株洲高新區不斷升級。
株洲高新區成立了產業鏈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各產業鏈從頂層布局、產業規劃到項目策劃、招商與落地服務一條龍統攬。設立“鏈長”工作機制,由園區主要領導擔任總鏈長、副總鏈長及三大主鏈第一鏈長,指派相關區級領導擔任主鏈長、分鏈長及執行副鏈長,選派70余名干部到鏈(組)履職,形成“一辦兩組七鏈”的工作格局。各個“鏈長”奮力作答“命題作文”,紛紛圍繞產業鏈高端、緊缺環節開展精準招商。園區主要領導多次帶隊奔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對接各產業鏈優質項目,今年1-7月,累計外出招商40余批次。
同時,專項的招商活動也圍繞“鏈條”展開。今年7月,“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配套企業對接會”“電子信息產業協作配套對接會”等5場活動在株洲高新區舉行,全國數百家配套企業目光聚焦九大優勢產業,簽約了一批新項目。
在有鏈強鏈方面,永成汽車零部件、意華交通裝備產業園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項目簽訂進區合同。后者在園區總投資25億元,是華為和小米的模具供應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水晶接頭生產商,還在上海擁有新能源汽車充電槍生產基地。
在無鏈建鏈方面,上市公司上海德威明興在園區成立全資子公司湖南德威氫動力有限公司,推進氫燃料電池項目。此外,還有淳華氫能科技園、北京鉑陸氫能研究院等項目簽約,將成為園區氫能產業鏈上的新引擎。
在短鏈延鏈方面,今年上半年,大研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寧波國創智能裝備和焊接機器人三大項目落戶株洲高新區,讓電子信息和智能機器人產業鏈的“朋友圈”不斷延展。
“不管東西南北風,咬住高質量發展不放松。”周建光表示,今年下半年,為讓產業鏈真正“鏈”起來,株洲高新區將全面建設 “兩圖”(全景圖、現實圖)、“兩庫”(客商庫、項目庫)、“兩池”(資金池、人才池)、“兩報告”(產業鏈招商報告、產業鏈分析報告)。
招商方式將不斷出新。以對接500強提升產業鏈為重點,突出配套招商、資本招商、駐外招商、平臺招商,加速構建從產業鏈上游到經濟應用場景的完整“鏈條”,助推株洲高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