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呈現出活力較強、增長較快、支撐作用提升的發展態勢,為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推動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也要看到,我國高技術產業總體上看依然存在“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的問題、存在一些亟待消除的體制機制障礙。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對推動高技術產業更好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需著眼于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現存問題加以解決,進一步增強自主研發能力、深化對外開放合作、完善制度體系建設、發揮政府引領作用,切實提升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創新能力及其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的地位。
增強自主研發能力
推動高技術產業更好發展,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增強自主研發能力為著力點,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關系,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以新視野、新理念、新思維,通過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逐步完善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消除制約創新的各類障礙。
一方面,要創新技術研發組織模式,構建更加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應將以技術積累與創新為主的、具有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置于創新型價值鏈的重要位置,圍繞其獨特的技能和能力,輔以政策支持,構建包括供應商、合同制造商、經銷商、物流商和行業專家等行業內外部合作伙伴在內的產業合作創新平臺,基于技術能力,最終形成平臺的獨特優勢并建立起協調眾多合作伙伴的生態體系。
另一方面,要推動行業領域中的龍頭企業通過擴大開放合作、開展協同創新等,積極構建圍繞自身的“生態圈”,推進重點行業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和產業鏈創新的整體突破,逐步提升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參與度和產業鏈整體的競爭力,努力形成基于核心關鍵產品的行業生態優勢。
與此同時,還需重視建立和培育自主可控的供應鏈,減少對外部產品和技術的依賴,不斷縮小自主可控與行業最優之間的差距。
深化對外開放合作
推動高技術產業更好發展,需秉承開放包容的態度,加強國際合作,通過建立長遠的、透明的、互惠的、以結果為導向的合作關系,形成更具建設性、穩定性、靈活性、互通性和協調性的合作秩序,有效提升我國在高技術產業領域的創新地位、影響力和應變能力。
要加強信息交流,積極參與和融入國際競爭,在尊重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全球分工協作提升創新能力;不斷拓展現有雙邊、多邊對話機制,豐富和深化與其他國家的創新對話機制,根據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支持雙(多)邊技術創新與成果的國際轉移轉化合作,完善從基礎前沿、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范的全鏈條政府間科技合作布局。
突出制度體系建設
推動高技術產業更好發展,需最大程度凝聚高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合力,以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動力。要緊密結合我國發展實際,強化頂層設計、突出問題導向、加強政策制度體系建設,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高技術產業發展中利益協調不均衡、運行機制不完善等體制機制障礙,切實解決制約高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實現向改革創新要動力、要活力、要紅利。
一是從提升行業競爭力的角度,厘清各方關切的問題,做好政府層面的規劃和政策引導,優化產業發展的政策供給、完善評價體系、營造良好環境、開展制度建設,重點突破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為產業轉型發展創造條件。其中一個核心原則就是要構建有利于產業創新發展的體制環境,要對創新發展采取“允許試、看趨勢”的態度。
二是有效提升相關政策的協調性和連貫性。通過研究梳理現行法律法規和管理實踐中與高技術產業創新發展不適應的內容,逐步取消、修改或完善效果不佳和不符合不適應我國高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避免簡單化、“一刀切”,推動相關政策措施細化量化,提升政策的協調性。在突出政策連貫性的基礎上,需加速制定有利于激活動力、提升能力的新政策,并通過提供基于數據支撐的詳細配套行動方案,確保政策的落地落細落實,加快形成高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三是強化金融支持產業創新的功能,發展多層次、多元化的資本市場體系。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從根本上化解以銀行信貸為主的傳統融資模式融資難問題,通過機制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金融重構微觀經濟基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助推產業發展的作用,同時又要平衡好鼓勵金融創新與識別、評估、監測和管理新風險之間的關系。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推動高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并不僅僅是個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一個系統性、全局性的戰略問題,需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構建一個開放包容的合作生態。對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高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思考和全局統籌,主動作為,積極構建一個富有彈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國內產業合作生態系統。
一方面,要善于算“長遠賬”“大局賬”,推動相關技術原理、工藝經驗、行業知識,與政府、商業界、開源渠道數據實現“泛接入”,為各方提供大數據分析挖掘、應用增值等“泛服務”,構建滿足高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統一、高效、開放的云平臺,打造利益相關者融合發展的生態環境,為市場主體形成資源快速集聚的生態型社區創造條件、提供保障,進一步提升推動產業發展相關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要建立有利于協同合作的基礎架構,通過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積極培育“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專業化運作”的全鏈條、全方位服務新模式,實現從“單兵作戰”到“協同合作”的轉變,提升創新績效。同時,要制定長遠規劃和具體方案,建立共生分享的模式,分層次、分步驟地培育國內相關配套企業,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
此外,還要加強對高技術產業基礎能力的識別和評估。要以相關行業領域的產業鏈、生態圈為主線,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和技術,厘清行業創新體系的要素構成及其相互關系,清晰把握我國在高技術行業領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優勢、明顯短板和關鍵需求,更好推動我國高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