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北方交通重工有限公司工業園奠基儀式近日在沈陽經濟開發區隆重舉行。這個占地面積48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全部建成后,將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道路施工和養護機械研發生產基地。至此。經過十幾年的創業和發展,以劃線機械起家的沈陽北方交通工程公司(下稱北方交通)為自己劃了一條新的起跑線:做中國的“維特根”。
維特根是德國一家工程機械制造企業,以銑刨機等產品聞名于世。目前,在中國道路養護施工中,維特根仍占據著中國的大部分市場。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做中國的“維特根”,是“北方交通”未來發展的一個戰略目標。
研發目標:做中國沒有的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公路建設,面對日本在道路涂料和劃線機械領域對中國市場的壟斷,曲凱,這位最早被派往日本研習道路涂料和劃線機械的中國學者毅然回國,開始了艱辛的創業歷程。1991年,在曲凱的主持下,國內第一臺熱熔式劃線車研制成功,產品性能與日本同類產品相比毫不遜色,價格僅為進口產品的1/10。
銑刨機是目前國際市場上技術含量最高、生產工藝最復雜的道路養護設備之一。2000年以前,在中國行走的銑刨機全部依靠進口。宣告銑刨機進口歷史結束的還是北方交通。2003年7月,有著“中國第一橋”之稱的江蘇江陰大橋,見證了中國制造的第一臺銑刨機。兩臺由北方交通制造的銑刨機在40度高溫中工作了20天,以極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完成了3萬多米的橋面翻修工程。從劃線機到銑刨機,北方交通完成了企業的技術跨越。1996年以來,北方交通相繼開發出清障機、銑刨機、稀漿封層車、攤鋪機、汽車起重機、熱墻式道路養護車、高空作業車、市政環衛車,瀝青拌合站、消防車、壓路機等16個產品系列、300多種產品,其中多種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國內空白。
打造中國的維特根
做中國的維特根是北方交通的目標,這一構想基于以下的事實:按照國家公路建設發展規劃,中國公路里程將從180萬公里延伸至5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將擴充到9萬公里。預計到“十一五”末期,國內需求道路養護及交通工程機械總價值約為760億元,國產化率將達80%以上。
巨大的市場、巨大的商機為“北方交通”打造國際知名品牌,進而做中國的維特根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曲凱總經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勾勒了企業未來發展的版圖:投資30億元,建設70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形成長江以北特大型工程機械、汽車改裝、建筑機械、礦冶機械、鋼結構工業園區;以30個系列產品為產業方向,預計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2006年實現16億元,2012年實現100億元;建設千人規模的國家級機械研發中心,成為沈陽工程機械制造業的首強。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