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電解鋁行業出現了虧損面高達80%以上的全行業虧損現象。令人奇怪的是,多數電解鋁企業都在咬牙苦撐絕不停產,甚至還出現了投資反彈傾向。而主要支撐這些企業“拼虧”的,是一個近年來在業內頗為流行的市場判斷:氧化鋁價格將在年底左右大幅下降。但一些專家提醒,如果電解鋁企業繼續依據這個判斷“拼虧”,很可能將使全行業遭受重創。
企業為何“拼虧”生產
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電解鋁行業內形成了一個共識:根據國內外氧化鋁產能預期增長情況分析,在2005年年底前后,氧化鋁價格將會出現大幅下跌。這對氧化鋁價格成本占其成本一半以上的電解鋁企業而言,無疑是個重大利好。盡管今年以來氧化鋁價格一路高企,但在降價信念支撐下,電解鋁企業都在“拼虧”等待降價春風。
支撐電解鋁企業咬牙“拼虧”的另一理由,是電解鋁生產特性決定了停產后再重新啟動損失巨大。電解鋁一旦停產,再要重新啟動,就要更換電解槽的內襯材料,以年產20萬噸、280KA的大型槽為例,如果徹底停產再啟動,僅內襯材料更換便要耗資1.2億元左右。算賬下來,如果市場轉機很快實現,“拼虧”生產似乎是最合理的選擇。
全行業虧損已成定局
但在采訪中,許多業內專家分析,年內氧化鋁價格大幅下挫的可能已經微乎其微。這一輪的氧化鋁行情,從2002年11月啟動以來,至今已經高位運行了33個月。盡管在去年的宏觀調控中和今年6月底,因政策影響價格出現了兩次較大幅度下滑,但目前進口氧化鋁港口價格又回到了5000元以上的高位,國內價格也一直維持在4300元。
而在全行業如此艱難的時候,又出現了產能新增勢頭。一些專家分析,今年國內電解鋁全行業虧損已成定局,估計年底全國電解鋁生產企業數量會從最高峰時的140多家,減少到90余家,盈利企業數量不會超過15%。
如何應對“生死劫”
如果繼續咬牙“拼虧”,電解鋁企業可能將面臨著比宏觀調控更為艱難的“生死劫”。到底何去何從,一些專家建議,“減產”和停止新建產能投產,應當成為電解鋁企業的共識。
首先,原來預期的市場轉機,在當前氧化鋁供應相對壟斷的市場格局下,加上還有部分產能伺機恢復,必然會遲到。這樣,原來企業測算的“拼虧”反成了“增虧”;其次,“電解鋁企業一旦啟動就不能停產”的觀念,應該也能夠破除。
一些企業和業內專家還認為,當前,電解鋁企業不能坐守“囚徒困境”,等著別的企業撐不住先停產,這樣的結果反而會讓大家都要再虧損更長的時間。每個企業都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去算一本賬:停產多長時間造成的損失就可以低于持續虧損。記者了解到,一些電解鋁企業已經開始醞釀減產,有的已經通過先把需要檢修的電解槽停下來的辦法削減產量。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