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中央提出,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這是從長遠戰略角度對我國產業發展作出的重大謀劃和部署。所謂“產業鏈現代化”,包含產業鏈完整性、供應鏈安全性、產業基礎高級化、價值鏈高端化四個方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聚焦這四大發力點,按照制造強國建設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長短結合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組合拳”。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以夯實產業基礎能力為根本,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爱a業鏈現代化”一詞首次進入人們視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健全體制機制,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在國際競爭加劇、國內部分制造業產業鏈外遷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中央做出這一決策部署,具有鮮明的時代背景和很強的針對性,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要看到,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高度關聯,產業基礎高級化是產業鏈現代化的前提和核心,沒有產業基礎高級化,就沒有產業鏈現代化。因此,應對產業鏈現代化的內涵要求、制約因素、對策措施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把準產業鏈現代化的核心
產業鏈是指產品生產全過程依據前后向投入產出關聯形成的鏈條,包括從研發設計、原料加工、中間品生產、制成品組裝到流通、銷售、消費等多個環節。與產業鏈高度相關的術語是供應鏈和價值鏈,三者既有區別又有關聯,產業鏈側重描述生產鏈條的技術經濟關系,供應鏈強調市場主體因供需關系形成的鏈條,價值鏈主要反映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的價值創造和分配。
產業鏈現代化是我國特殊語境下的術語,至今還沒有統一明確的界定。我們認為,它是指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現代組織模式和經營理念于產品生產和服務全過程,使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技術水平和經營效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當今世界,隨著產業分工深化,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表面看是產品和產業的競爭,背后實際上是產業鏈的競爭,即一個國家的產業競爭力取決于整個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力。當前,我國雖然在中低端制造領域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和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但產業大而不強,產業基礎并不牢固,傳統競爭優勢趨于減弱,亟需通過推進產業鏈現代化重塑我國產業競爭新優勢,保持和提升產業競爭力。
基于當前我國面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對標建設制造強國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鏈現代化可以從四個方面去理解。一是產業鏈完整性。產業鏈完整性是產業鏈現代化的前提。作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我國制造業最大的優勢在于產業門類齊全和產業鏈的完整性。但是,近年來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以來,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工組裝和低端制造環節加快向外轉移,產業鏈完整性受到威脅,如任其發展,勢必會削弱我國產業的競爭優勢,必須千方百計保住我國產業鏈的完整性。二是供應鏈安全性。供應鏈安全性是產業鏈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提高我國高技術產業鏈應對外部“斷供”的能力,增強產業鏈韌性,維護供應鏈的安全性。三是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基礎高級化是產業鏈現代化的核心。產業基礎能力猶如地基,決定著一個國家產業的實力和競爭力,影響到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雖然我國產業規模很大,但產業高質量發展所必需的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四基”嚴重受制于人,必須提升我國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提高工業“四基”水平,打牢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四是價值鏈高端化。價值鏈高端化是產業鏈現代化的目標。我國產業總體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環節,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和投資出口驅動,隨著資源環境矛盾加劇和外部需求變化,傳統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亟需推進產業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進入價值鏈的高附加值環節,以獲得更大的收益分配。
推進產業鏈現代化面臨幾大挑戰
我國推進產業鏈現代化雖然具備工業總量規模大、產業配套能力強、市場需求前景廣、新型舉國體制等優勢,但是也面臨不少挑戰。
一是成本高企不利于保持我國成本導向型產業鏈完整性。近年來,我國制造業面臨的人工、土地、資金、能源、物流等綜合成本快速上升,不僅遠高于對我國低端制造業構成替代的越南、印度等國家,與推動制造業回流的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成本差距也在縮小。受此影響,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代工企業和加工組裝環節陸續向越南、印度等國家遷移,同時部分在華從事加工制造的外資企業也開始遷往美國。從事下游終端產品生產的代工企業既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也是產業鏈龍頭企業,其遷移往往會帶動上游和配套企業的跟進轉移,對我國保持成本導向型產業鏈完整性及競爭優勢帶來重大挑戰。
二是協同創新不足制約產業鏈整體水平提升。產業鏈水平提升遵循“木桶”理論,任何一個環節的不足都會影響產業鏈整體水平的提升,在產業鏈創新方面亦如此。目前,我國很多領域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不夠緊密、協同研發動力不足,各領域科技創新活動分散封閉“孤島現象”突出,存在碎片化問題,尚未形成協同聯動、共贏共生的創新生態體系。在技術協同創新方面,企業在產品和工藝方面選擇獨立創新的比例遠遠大于合作創新,企業間交流合作不足、各自為戰。在共性技術攻關方面,雖然我國已建立140余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但只有一些聯盟處于比較活躍的狀態,發揮作用較為有限。在要素協同方面,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聯動不夠緊密,技術、人才、資金對產業鏈水平提升支撐不足。
三是體制機制障礙制約產業鏈各環節主體的發展活力和創造力。當前,我國營商環境出現了明顯改善,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弊端。突出表現為:在要素獲得方面,由于要素市場發育不充分,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難以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在產權保護方面,“四梁八柱”的保護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但在制度落實和執行力度方面還有待加快;在公平競爭方面,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方面還存在一些壁壘,一些地方還存在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在科技創新方面,符合科研規律的科技管理制度和政策體系還不健全,尚未能充分激發創新人才的積極性和市場主體的創新力。
此外,還要關注我國高技術產業供應鏈安全性風險。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以來,我國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制造和下游加工組裝環節,上游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設備、主要軟件等仍然掌握在外資企業手里。從未來趨勢看,一些國家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圍堵和打壓可能不會減弱,這意味著我國高技術產業始終存在“斷供”風險,供應鏈安全性面臨一定挑戰。
長短結合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組合拳”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針對問題挑戰,聚焦“兩性兩化”,按照制造強國建設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長短結合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組合拳”。
一是繼續加大力度降低制造業成本。要通過深化戶籍、土地、能源等制度改革,釋放勞動力、土地、能源等要素市場活力,降低各類要素價格。
二是支持中西部地區精準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在中西部地區國家級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重點區域和國際貿易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選擇若干具有區域競爭優勢和影響力的地區,建設一批承接制造業轉移示范區,采取相關優惠政策,吸引東部地區企業特別是產業鏈龍頭企業向這些地區轉移。這樣既可以保障我國產業鏈完整性,又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三是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對標制造業發達國家,堅持質量優先、標準引領、品牌帶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重點,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工程,引導和支持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機器換人”、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等方式加快改造提升,加快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大幅度提高勞動力生產率,以對沖勞動力成本上漲。
四是推進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在我國嚴重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術領域,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組織整合國內有關科研力量,加強影響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產品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展先進成型、加工等關鍵制造工藝聯合攻關,加大基礎專用材料研發力度,提高產業技術基礎能力,著力構建一批自主可控的產業鏈。
五是以高水平開放合作提升產業鏈水平。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全面推動制造業對外開放,吸引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采購中心、財務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平衡好制造業產業鏈外遷和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關系,把制造業產業鏈外遷作為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我國世界品牌、擴大國內企業全球影響力的機遇,積極謀劃構建以我國為中心的供應鏈生產組織網絡。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