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是現代信息社會的基石,在各行各業中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對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加速推進,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有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這為相關行業企業的發展增強了信心,也使得集成電路行業迎來增長新機遇。
中國是目前全球重要的集成電路市場,也是全球重要的半導體產業所在地。為了抓住更多市場機遇,大力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在此次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提出了多項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特別是加強集成電路新興技術的開發,以及培養優質集成電路人才,對于集成電路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首先是加大國家對集成電路研發的資金扶持,研發新型技術。雖然集成電路產業的成長壯大需要經過市場的歷練,但早期的扶持也非常關鍵。同時,對于集成電路這樣的高技術型產業來說,資金的支持至關重要。有了資金的支持,就能加大對集成電路前沿技術研發力度,同時能夠吸引更多的半導體國際學術會議在中國舉辦,從而提升從業人員的研發水平,促進新型技術的開發。
其次是加強集成電路核心技術攻關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國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有了質的飛躍。同時,國家應該持續保持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政策和支持,保持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方式,繼續鼓勵支持產學研合作,加大技術創新,培育企業逐步進入用自身盈利可以進行研發投入的良性循環。同時發揚我國在全球具有優勢的產業,帶動集成電路企業產品向高端發展,從而促成科研成果轉化。
最后,設立集成電路成為一級學科,推動集成電路人才培養與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相匹配。集成電路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也是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而人才是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和發展的第一要素,也是未來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動力。完善高校人才培養體制是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培養的主要一環。此次,多位兩會代表強調,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對于實現集成電路知識的體系化、系統化,加強集成電路技術的創新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核心技術及人才資源是集成電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加強新技術的研發、培養高端人才,就成為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
代表委員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要納入到國家統一評估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建議,集成電路的發展壯大要依靠高質量人才,人才是產業創新的第一要素。因此應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要納入到國家統一的評估體系中去,在國家學科建設與管理的框架下面進行探討。在學科建設上,基礎課程和實踐環節要并重,實現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雙重提升。同時,當前集成電路的人才培養有兩個方面需要加強。一是基礎性課程的體系建設。尤其要保證微電子、物理、數學等基礎性、主干性課程學時充足、內容合理,能夠系統化地向學生講授;二是加強課程的實踐性,并通過建設人才培養基地等集成電路育人平臺,將校、企等各方力量動員起來。此外,在注重人才培養的同時,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仍需提升產業核心競爭能力,加速關鍵技術和產品突圍。郝躍建議,我國集成電路要強化自身發展和持續創新的能力,并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將技術落實到產品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服務國家戰略目標 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半導體領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建議,國家應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半導體領域,服務國家戰略目標。根據國家芯片安全需要,由國有資本對半導體民營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為科研人員提供靈活的激勵機制,引導科研人員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要相結合,用社會尊重和社會價值的自我實現激發人才創造力。
與此同時,加大“大基金”對半導體產業各領域的統籌協調和扶持力度,包括原材料、光刻機、覆蓋薄膜沉積(PVD、CVD等)、刻蝕機以及各種EDA軟件等,減少重復建設和資金障礙等問題;對國產自主產品進一步減免增值稅;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恒基兆業集團主席李家杰:加速推進集成電路開源生態建設 助力數字新基建
國家最新推動的“新基建”戰略中,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中心這四大方向成為數字新基建的四大支柱,而集成電路則是數字新基建的關鍵核心和底座,對數字新基建的發展至關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恒基兆業集團主席李家杰指出,正如Linux通過發展開源生態成為專有操作系統的強大競爭對手一樣,RISC-V開源架構未來有可能成為專有架構的強大競爭對手。RISC-V技術目前已成為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的全球趨勢,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新基建領域有很好的前景。
李家杰建議,從國家層面出臺鼓勵政策和扶持RISC-V生態和社區的發展,通過形成產學研合力推動集成電路領域的開源全產業鏈健康發展。相關政府部門、高校應協同領先企業,在集成電路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給予政策支持,鼓勵集成電路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在創新活力強的區域,如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區域級開源集成電路產業創新試驗區,以優惠政策引入芯片鏈條創新創業的企業,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的高地。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推進集成電路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建議,為進一步圍繞國家戰略,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在疫情帶來的全球產業鏈大變局中占據主動權。陳鳴波建議設立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基金,推動在上海設立1000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基金,進一步降低長期信貸專項資金利率。上海主動應變,緊抓疫情催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重大機遇,先后發布實施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加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充分激發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推動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電子所副所長周玉梅:推動一級學科的設立 加強集成電路核心技術攻關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電子所副所長周玉梅建議,具有集成電路方向優勢的高校都應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從而加強集成電路核心技術攻關創新。目前,隨著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大批高質量的專業人才,人才問題成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集成電路技術涉及電子、電路、物理、化學、材料、計算機、自動化等多學科知識,但上述學科知識需要和集成電路融合滲透才能夠培養出集成電路領域需要的人才,因此目前的學科設置嚴重限制了人才培養中完整知識結構的形成。
來源: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