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顧名思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焦炭,二是化工。然而,長期以來,焦化行業中卻大量存在只焦不化、先焦后化、重焦輕化的現象。
這其中有諸多原因。如以往焦炭市場緊張,單一產品利潤便很可觀;資金不足,只有錢建焦爐,而無余錢上馬化工產品回收裝置;土焦改良焦技術落后,不利于回收化工產品;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如污染防治、資源綜合利用要求相對寬松等。然而時過境遷,目前焦化行業已經到了非強“化”不可的時候。
首先是政策法規剛性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政策法律環境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中央提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方略;環境保護法規也日趨完善;有關部門出臺了焦炭行業的產業政策;山西省專門出臺焦化行業的管理法規。這一系列政策法規,都要求焦化行業必須加強化工產品回收利用。許多焦化副產物,回收是寶,排放是害,綜合利用搞好了,同時也就治理了污染環境的因素,不僅能收益高附加價值的資源,還減免交納一部分排污費用,經濟上一舉兩得而且還能實現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其次是焦炭市場形勢所迫。過去由于焦炭效益好,焦化企業單純著眼焦炭生產,雖然焦油和焦爐煤氣等副產品的加工利用滯后,甚至完成浪費掉,企業日子也能過,甚至還很好過。2004年焦炭市場短期繁榮刺激了焦炭生產企業的過度投資和無序擴張,目前已經建成的2.5億噸機焦產能就已經超過了市場需求,焦炭已經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價格大幅下跌。目前二級焦出廠價已降到830~850元(噸價,下同),一級焦出廠價也不超過900元,出口焦價已經降到150~160美元。因此單純依靠焦炭產品金雞獨立,日子顯然已經不好過了,只有焦化并重,兩條腳走路,才能在競爭中生存。
第三是化工市場提供契機。近年石油價格大幅飆升,化工產品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這又在客觀上提升了回收化工產品的經濟可行性。石化是我國外貿逆差的最大行業之一。石化原料市場缺口一直很大。雖然我國苯的產需大體平衡,但苯的下游產品如苯乙烯、精對苯二甲酸等,進口量卻很大,即苯當量是嚴重不足的。焦化企業回收的化工產品應該是有市場的。在石油化工發展之前,我國苯的來源主要來自煤焦油。不過后來隨著石油苯經濟方面的強勢,焦化苯比例現在已萎縮到20%。目前國際原油價格一直在60美元/桶之上徘徊震蕩,石油苯的價格在8000元上下,焦化苯價格也在5500元以上。此外,煤焦油價格近期也呈現出強勁的上漲態勢,主流價格在1800元,最高報價甚至達到2300元。今后,化工產品將可能成為焦化企業的主要經濟增長點。
就目前焦化行業現實而言,想通過做大企業規模來擠跨對手,顯然是不現實的,甚至還會加重危機,采取焦化并重兩條腳走路,才是企業擺脫困境的最佳選擇。焦化企業特別是獨立型的焦化企業,需抓住當前的契機,早行動早受益。
信息來源:中國石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