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吸收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經濟制度經驗和人類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國內制度規則與國際接軌,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當前,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我國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的形勢下,加快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適應新時代我國高水平開放新要求的重大任務,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重大舉措,是支持經濟全球化、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實際行動。
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是我國進入新時代擴大開放的重要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商品要素開放的進程不斷加快,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取得重大成就。比如,全國平均關稅水平由加入WTO時的15.3%降至2018年的7.5%。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經濟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全球化的嚴重沖擊,加快推進制度型開放已成為我國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大任務。
要看到的是,疫情蔓延正在嚴重沖擊經濟全球化,并深刻改變全球化既有格局。一是疫情在全球蔓延,使經濟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風”和“回頭浪”,大國經貿關系面臨更為復雜的變化,預計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將下降13%至32%,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將大幅下降。二是在疫情沖擊下,全球供應鏈本地化、區域化、分散化有可能成為重要趨勢,宏觀經濟政策將會更加強調內向發展和自主發展,關鍵技術和核心環節技術與服務管控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三是疫情沖擊下全球經貿格局與秩序將進一步加速重構。在此背景下,我國擴大開放將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
因此,我們要加大力度,以制度型開放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這是適應新時代我國高水平開放新要求的重要舉措。制度型開放充分體現了改革與開放的高度統一,使對外開放的重點向規則、標準、制度等層面延伸。正是基于此,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一方面,主動適應我國高水平開放新趨勢與國際經貿格局和規則重構大趨勢,推動國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與國際對接,推動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并更好發揮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中新型開放大國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規則等的對接將對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形成倒逼壓力,有可能使得服務業市場開放等多年來未得到有效解決的關鍵性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取得重要突破,以推動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
以制度型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突出亮點。但從實際情況看,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相對滯后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下一步,以制度型開放推進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更是在全球化新變局下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求。
一方面,服務領域已成為我國擴大開放的重點。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進入快速發展期,規模迅速擴大,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上升趨勢明顯。但從實際情況看,我國服務貿易規模相對較小、占比相對較低、競爭力不強的矛盾仍然突出。2018年,我國服務進出口占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14.6%,不僅遠低于部分發達國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從以制造業領域為主到以服務領域為重點的開放轉型將成為擴大開放的重要趨勢。
另一方面,服務貿易成為構建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連接點。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看到,我國服務性消費的快速增長及其帶來的新興消費市場的擴大,已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的重點,也成為我國釋放內需、贏得主動的關鍵。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增長12.6%,高于居民整體消費增速4.0個百分點,占比提高到45.9%。估計到2025年,我國居民服務性消費占比將達到52%至55%,由此將釋放數十萬億元的消費潛力。還要看到,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自由貿易的重點和焦點。近年來,全球服務貿易增速遠高于貨物貿易增速;服務貿易額占貿易總額的比重不斷提升,全球經貿規則的焦點正加快從貨物貿易向“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轉變。因此,加快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高水平開放新格局,是有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贏得國內發展與國際競爭主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
其一,要以制度型開放引領服務業市場開放進程。在服務業市場開放與服務貿易不斷融合的背景下,服務業市場開放水平直接決定服務貿易發展的廣度與深度。一方面,要推動服務業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凡是法律法規未明令禁止進入的服務業領域,全部向社會資本開放,大幅減少前置審批和資質認定項目,實行“準入即準營”。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進程,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大幅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性條目,提升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透明度。
其二,要打造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新高地。率先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對標國際高標準服務貿易規則,在資格要求、技術標準、透明度、監管一致性等方面,進一步規范影響服務貿易自由便利的國內規制。一是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主動適應國際經貿規則重構新趨勢,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二是以新的思路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分類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服務貿易開放。比如,推動上海、廣東等部分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對標全球高標準自由貿易園區;對不具備全面開放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根據自身特點加快實行某些優勢產業項下的自由貿易政策。三是加快以服務貿易一體化為重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粵港澳服務業深度合作、市場體系直接融合、服務體系全面對接。
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
進入高水平開放新階段,開放與改革融合、開放倒逼改革的時代特征十分突出。適應制度型開放的重要趨勢,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第一,以高水平開放促進要素市場化改革進程。適應制度型開放的趨勢,需要著力在相關領域實現深層次市場化改革的新突破,由此釋放強大的市場活力,以形成高水平開放的重要基礎。比如,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提升勞動力在城鄉和地域間的自主流動性;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金融市場改革創新,提升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以激發創新活力為目標深化科研要素市場化改革,釋放我國的科技創新潛力,推動創新發展;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等。
第二,在規則對接中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我國營商環境的全球排名升至第31位。但從實際情況看,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仍不相匹配,營商環境體制性制度性安排與世界經貿格局規則重構等新要求新形勢仍不相適應。為此,要以參與更高層次國際合作和競爭為導向,吸收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經濟制度經驗和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一是強化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二是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政府事中事后監管。三是統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與產權保護,嚴格規范行政機關和執法機關的執法行為,嚴格保護企業家和法人財產的取得、使用、處置、繼承等權利以及被依法征收時得到補償的權利。
第三,適應高水平開放趨勢加快推動市場監管改革創新。這既是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大任務,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課題。一是加快修訂反壟斷法,并加快確立新經濟領域反壟斷標準。二是加快制定與國際標準相銜接的服務業管理標準,重點強化旅游、醫療健康、金融等領域內的設施、環境、信息、技術等服務質量控制標準和行業管理標準,為事中事后監管提供基準依據。三是以建立統一的市場監管協調機構為重點理順綜合監管與專業監管的關系,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互認。同時,還要大幅減少地方政府干預資源配置的范圍和幅度。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