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穩”“六保”,就業居首。
日前,人社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互聯網營銷師、城市管理網格員、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等9個新職業,主要聚焦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域,適應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需要的新業態領域,以及貧困勞動力和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需要的脫貧攻堅領域。
城市管理網格員——
“日常工作很瑣碎,但每一件都不能有絲毫松懈”
“媽媽,爸爸又出門上班了嗎?”近日,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街道石梁子社區居民舒東的女兒每天起床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她已經半個月沒在早上見過自己的父親。暑假到來,前來社區度假的居民越來越多,社區菜農商販占道經營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作為網格員的舒東每天凌晨四點半起床洗漱,五點就開始一天的巡查。
舒東是仙女山街道的一名社區網格員,主要工作職責是維護社區治安秩序、化解矛盾糾紛、管理實有人口、提供便民利民的服務等。每天清晨,舒東都雷打不動地奔波在社區街頭巷尾,清理夜間垃圾,查看社區基礎設施設備情況。一圈巡視下來大概要花費1個小時。有時早上工作緊張,他便改時間不改行程,提前一小時出發巡視。
“日常工作很瑣碎,但每一件都不能有絲毫松懈。”舒東說。石梁子社區是武隆區旅游景點的中心地段, 也是游客往來的必經之地,疫情防控工作壓力非常大。舒東一直站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
公共衛生交流群、綜合治理交流群、物管交流群……在舒東的手機里,有20余個這樣的微信群,從早到晚都在不停更新消息。舒東作為網格員不僅要清楚地知道每一件事,還要做到追蹤跟進每個問題的解決情況。
今年2月,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一名業主投訴小區進入了陌生人,在自家隔壁開展多人聚會。接到投訴電話的舒東立馬聯系小區物管,詢問是否有外來人員進入,核對投訴的真實性。他回憶道,為了勸返聚會的那家人,他在居民家門口站了1個小時,多番溝通才勸返外來人員。
“網格任務重,但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當感謝信多于家人的不理解,當年底網格員評分全優,當走在小區里居民說一句‘你來啦’……我就覺得這份工作值了。”說完,舒東又一頭扎進滿滿當當的工作中。
互聯網營銷師——
把進軍互聯網平臺直播帶貨當成“第二次創業”
7月19日,周日,“水哥”李少華一如往常趕到公司加班,為下午的直播做準備。
李少華是上海一家凈水設備銷售公司的董事長。今年5月,在疫情倒逼下,公司開通線上商店,李少華化身網絡主播,在鏡頭前直播帶貨。
“往左一些,鏡頭再向下些。”
“側方位機器要能拍到產品詳情,再拉近一些。”
“產品按直播上架順序擺放,靠后的先放到門外。”
13時,10余名員工在不足10平方米的直播間里緊張忙碌,準備物料、調試燈光、校準音頻、協調嘉賓……各個環節有條不紊。
“實況直播容不得半點疏漏,即便準備充分,開播后也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李少華說,有一次直播時,觀眾人數是預期的兩倍,網絡擁堵導致直播畫面卡頓,頻繁補貨造成商品上架出錯,直播間亂成“一鍋粥”。畫面里刷過一條條觀眾的質疑彈幕,李少華只得不停道歉。
那次教訓讓李少華至今都十分懊惱。為了進駐互聯網這個新領域,隨后他帶領團隊赴周邊企業調研,并圍繞“直播突發情況預想與處置”展開“頭腦風暴”,把進軍互聯網平臺直播帶貨當成“第二次創業”。記者走近李少華的書柜,看到里面擺放著一整排關于互聯網營銷的相關書籍。
開播時間臨近,李少華坐到主講位,最后一次核對產品信息和介紹詞,確保沒有遺漏。看著屏幕中的自己,他感觸頗深:“今年疫情對各行各業沖擊都不小,我們作為傳統制造業,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才更有活力。”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