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創新工場DeeCamp2020人工智能訓練營結營典禮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近期投資機構對AI(人工智能)的熱度有所下降,但其實“不是AI項目變冷了,而是AI進入新的階段”。
AI正在賦能各行各業
李開復表示,AI發展早期,想投資時只能投僅有的幾家AI創業企業,投的時候也沒有一個商業方向。任何科技領域在初步發展階段都是這樣的。
隨著AI商業化應用越來越多,AI逐步進入機構應用。李開復認為,“產業+AI”會是最大的機會。“很多傳統行業門檻現在比AI門檻高,我們不能想象一個做AI的人,能把教育領域顛覆了;但是一個做教育的人,很可能把AI放到公司里,產生20%、30%、40%的價值。”
“從這一角度看,我覺得AI投資機會變得更多了。”李開復表示,AI在給某個行業賦能的過程中,將創造更大的價值。創新工場投資的一些成長期公司,并非是AI公司,但它們一旦注入了AI的基因,會有更大的成長,發展機會也變得更多。
AI人才回歸學術有利產學研融合
近年來,有多家科技公司旗下的AI研究院或者實驗室,原來重金請來的負責人開始回歸學術界。例如張亞勤入職百度公司后不久,回歸清華大學。
“如果有一批人能夠從企業再回到高校,會大大提升高校科研的相關性。”李開復表示,“我認為全球高校對于技術,尤其是AI技術產業化、產品化、市場化,仍沒有足夠的對接。”
“目前,公司里面做有用的、能掙錢的、用戶想要的東西。雖然每個企業都說要創新,但創新是排第二位的,先看怎么賺錢、怎么推廣、怎么有市場。而高校的天職是看什么東西最新、前人沒有做過。”李開復說,高校和企業在技術方向上,一個往前、一個往后。
雙方開展對接,就形成了產學研的結合。“但往往可能銜接不好。如果科研只考慮學術價值,最后未必能產生很大的商業價值。”李開復表示,如果高校有機會探索商業化,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數字化社會進程在加速
李開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當前重大的災難,但是它也會留下很多機會。從數字化角度來說,過去這幾個月全世界數字化、線上化的速度變得非常快,人們的習慣也在改變。這樣就有數據可以做AI,也有了很多新的創業機會。
“現在我們慢慢進入一個低頻接觸的社會,除了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很多崗位都會思考機器人能不能替代人類。”李開復說,過去這個速度比較慢,現在無論是工廠的作業員、倉庫的揀貨員,還是餐館的服務員,對AI的接納速度都變得很快。“整個社會數字化、自動化、AI化會加速。”
以遠程辦公為例,“過去是大家來公司面對面討論、開會、決定,寫在筆記本上、打進電腦。現在都在家里辦公,強迫你把公司的流程數字化。數字化以后,就會思考很多工作是不是無效的,是不是可以用AI技術來代替。”李開復認為,這會推進AI被廣泛接受,讓自動化AI時代來得更快。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