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蔓延全球至今,大部分企業都經歷了這場不小的危機。疫情帶給企業的不僅是挑戰,也讓企業更清楚了解到自己的需求與短板。
近期,“韌性”一詞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對此,筆者剖析了“韌性”與“企業”的關系。
據管理類的書籍上介紹:韌性是我們面臨風險時需要的心理素養。組織韌性是指“組織調查、學習和行動的能力,且事先并不知道會用到哪種能力”。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需要不斷感知和適應市場的變化,發展強化的因果反饋機制,始終堅持清晰的經營戰略,并圍繞它開展業務。根據動態反饋的需求來擴展和完善業務模型,圍繞客戶需求,重新進行自我定義。有遠見的企業能夠表現出明顯的韌性,并利用韌性戰勝潛在的破壞性沖擊所帶來的不良后果,最終走出困境。一家企業有多強的組織韌性,就有多長的生命周期。
后疫情時代,企業韌性顯得愈發重要。憑借數字化轉型來提升韌性是企業在這一時期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工業軟件作為其中的發展基石至關重要。工業軟件的意義在于連接設計與制造,在實際產品制造之前,用可視化的方式規劃和優化全生命周期的制造過程。它不僅僅是工業信息化的工具,更承載了工業知識管理,并且對工業知識要素進行優化及配置。
近幾年,“自動化行業軟件化”的聲音不絕于耳,工業軟件的發展直接代表了一個國家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國,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道路上,智能制造產業鏈深度協同,是工業軟件更具有現實意義的發展方向。其正促進知識的復用、流通與傳承,有助于數據的自由流動與知識工作的自動化,建立數字化的工業技術和知識體系,為智能制造奠定基礎。
不同的技術、工業發展階段,觸發工業軟件的需求導向不同。當前,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5G等底層技術日趨成熟,致使我國工業軟件走出與國外不同的發展路徑,著眼用新技術解決產業鏈研發、制造協同的效率問題,挖掘工業軟件的增量價值。
當然,發展工業軟件并不簡單。工業軟件首先是“工業品”,其次才是“軟件產品”。工業品的屬性決定了它具有高度的復雜性,這不僅體現在工業生產的行業、專業、技術、流程差異大,也體現在對于數據顆粒度,計算精確度的高標準。基于高端工業才能誕生和孕育世界一流的工業軟件,只有跳出工業的邊界,廣泛吸納軟件等信息技術才能持續發展有生命力的工業軟件。我們不難發現,在基礎工具軟件方面,我國整體發展水平與其他工業大國存在較大差距。同時,中國工業軟件發展與制造強國的要求差距仍然明顯,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的工業軟件可發展空間巨大。
據研究機構表明,2020年有四個變化因素將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一是疫情,其對企業和消費者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已經明顯從初期的短暫被迫方式轉化為長期深遠影響;二是5G,判斷其在哪個方面對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更大推動;三是AI,判斷其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所處的地位;四是中美關系變化,導致技術解耦加速。這四項都與軟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用工業軟件推動數字化轉型”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今天,企業應對挑戰的關鍵在于韌性,基于數字化轉型的深度與廣度,利用工業軟件的推動力,企業能夠提高韌性,實現可持續發展。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0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