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秒變文字、人臉識別測溫、遠程醫療會診、自動無人駕駛……隨著人工智能(AI)在制造、醫療、交通等領域的應用落地,AI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讓人們生活更美好。
人工智能如何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在近日舉行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上,多位院士、專家共話AI前沿創新,解碼其發展奧秘。
健康醫療背后的AI密碼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從疫情的檢測分析、病毒溯源,到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整個鏈條,AI的身影無處不在。以AI為代表的高科技,為醫學展示出全新的未來。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說:“AI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AI賦能公共衛生大數據、疫情研判、地圖服務、基因測序、藥物研發、互聯網醫院、智能化服務機器人等具體應用場景。”
“AI+大數據+5G+互聯網對疫情防控全流程地支撐,大大提高診療服務的效率,助力打贏這場防疫戰?!崩钐m娟說。
據李蘭娟介紹,位于杭州的樹蘭醫院建立云平臺和互聯網醫院,“通過APP、小程序,樹蘭醫院可提供網上咨詢、遠程門診等服務,實現對醫生精準派遣等目標。尤其在多學科疑難病的會診上,以前一個病人到處求醫,現在通過網絡,一次就能得到很多專家醫生的會診,減少病人奔波勞碌”。
李蘭娟表示,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當中將有更大的價值,建議未來以“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為依托,打造一體化公衛應急響應系統,當城市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可實時調動“人、地、物、情、事、組織”等多維數據進行分析研判。
AI交互 “以人為本”
人工智能與人類的關系是怎樣的?人與機器人之間怎么協同?
“人與機器交互滿足‘以人為本’尤為重要?!敝袊こ淘涸菏?、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戴瓊海表示,人與AI交互包括真實場景與AI機器人交互、虛擬場景與AI交互。比如,無人車、多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這是有形體的?!斑€有無形的,比如AR/VR眼鏡、數字化AI形象、虛擬主播/自動客服等”。
AI與人交互能為人帶來什么?20世紀80年代,莫拉維克有一個悖論:“要讓電腦如成人般地下棋是相對容易的,如果讓一個電腦有如一歲小孩般的感知和行動能力卻是相當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人的手非常靈巧,能做各種各樣的操作。但對機器來說,抓取和操作是非常困難的事。因此,讓機械手像人的手一樣靈活,與環境交互,這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難點。”戴瓊海說。
針對人、AI、環境協同交互,戴瓊海認為,人類和AI的交互稱為“軟”交互,AI和物理世界交互稱為“硬”交互,協同交互是AI賦能最核心的關鍵部分。
戴瓊海說,未來,或將有更輕巧的“手”、更明亮的“眼睛”、更靈敏的“耳朵”來服務人類。“AI賦能人類,而不是成為人類,更不是取代人類”。
挑戰各種“不可能”
隨著AI技術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將為行業創新發展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 在AI科技產業支撐下,線上經濟和非接觸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器。疫情防控加速了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比如在線課堂、在線會議等?!敝袊こ淘涸菏?、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高文說。
如今在AI的助力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正發生著顛覆性的改變,讓更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您近期到過武漢嗎?”“前天從漢口火車站轉車,算嗎?”“算!那您近期有沒有咳嗽或發燒癥狀?”“前兩天有些不舒服,但現在好了。”……
“這是發生在抗擊疫情期間的一段人機對話?!笨拼笥嶏w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胡國平說,“不管用戶如何表達,機器人都能從千變萬化的回答中抓取關鍵有效信息并作出判斷,這是‘認知智能’?!J知智能’要求機器人在人機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要‘聽到’,而且要‘聽懂’,甚至還要對一些隱含在話語中的常識、知識等進行推理。從‘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不少企業邁出了技術突破的關鍵一步?!?/p>
在華為副總裁、華為云與計算中國區總裁史耀宏看來,人工智能正在進入技術發展和社會環境相互碰撞的關鍵階段,未來將會實現相互促進。比如,5G的出現,通過超大帶寬、海量連接、超低時延,讓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這一領域的發展變成可能。
“AI、5G、智能邊緣實現技術巨變,才能在車聯網、智能家居等新應用,在媒體、能源、工業、農業等產業上實現商業裂變?!笔芬暾f,“未來,AI在應用的過程中,每個城市、每個企業、每個個體都會變成一個有機的生命體,這個有機的生命體不是任何一個公司、一座學校、一家科研單位能獨自完成的。需要全產業鏈的共同創造?!笔芬暾f。
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又有新進展
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又有了新的進展??萍疾扛呒夹g研究發展中心8月19日發布公告稱,根據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2020年度申報項目評審工作安排,8月20-22日召開“類腦智能”和“智能芯片”等2個評審組項目答辯評審會。
據悉,此次評審采用視頻答辯評審方式,評審專家按照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選取和使用的統一要求,從國家科技專家庫中產生,包括華南理工大學李遠清、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程學旗等共38人入選?!澳壳?,‘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2020年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已經發布,擬進一步布局形成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技術創新體系框架,并啟動在若干行業、領域創新應用類項目,力爭早出成效。”科技部相關負責人透露。
科技部先前發布對此相關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明確,今年將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持續創新和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為主線,按照并跑、領跑兩步走戰略,圍繞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群體智能、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五大方向持續攻關,從基礎理論、支撐體系、關鍵技術、創新應用四個層面構筑知識群、技術群和產品群的生態環境,搶占人工智能技術制高點,妥善應對可能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人工智能成為智能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
中國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李紅軍博士表示,與先前已發布的若干個重點研發計劃一樣,未來啟動的重大項目也采取“預申報+正式申報”的方式,鼓勵申報單位強強聯手組團申報,對指南要求的研究內容要全面覆蓋,研究結果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行業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提高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因此,科研工作者需要提前準備,抓住時機,聯合優勢單位一起申報,參與更多的科研項目中來。
據了解,“科技創新2030—”是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面向2030年部署的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項目。力爭到2030年在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深??臻g站、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種業自主創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大數據、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健康保障、新一代人工智能等16個重點方向率先突破。鐘源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年度報告發布
在近日舉行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與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合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年度報告(2019-2020)》。
《報告》認為,2019年以來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與趨勢:一是全球主要國家加強人工智能的布局,搶占智能經濟的制高點。近年來主要國家均將人工智能提升至新的戰略高度,政策支持不斷加碼。2019年以來,美國啟動了“美國人工智能倡議”,日本出臺了《人工智能戰略2019》,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人工智能白皮書》。此外,AI人才領域、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等領域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二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創新活躍,細分領域的優秀案例正加速落地。全球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加快有望形成顛覆性的力量,人工智能技術逐步滲透到質量檢測、預測性維護、生產流程等環節,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提升個性化制藥效率,預測與診斷精度,打開了智慧醫療的新局面。數據顯示,到2025年人工智能每年將為金融行業節約和創造340億-430億美元,幫助醫療領域每年減少540億美元的支出。
三是央地聯合布局“試驗區”“先導區”,從技術攻關向應用落地,深化轉變。2019年以來,我國更加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落地,先后批復啟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啟動了10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充分發揮地方主體作用,鼓勵支持先行先試,探索促進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新路徑。
四是蘇州逐步建成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應用示范地、產業集聚地,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當前蘇州正在積極創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加速“蘇州制造”向“蘇州智造”的跨越。
《報告》分析認為,針對當前人工智能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我國應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雙輪驅動打造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體系,穩妥的構建新格局,強化頂層設計、統籌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筑牢數據安全根基。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