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受新冠肺炎沖擊,國內外企業面臨重重挑戰,國家高新區能否在新時代肩負起國家賦予的全新使命,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面對疑慮,國家高新區以實際行動亮出了最自信的回答。
新華財經北京8月25日電(彭樺 曹梓騫) “創新驅動發展的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近日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擲地有聲、簡單明了地指出,這就是《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區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最大的亮點,是國家對高新區在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和新定位。
這是中央對國家高新區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保持高質量發展的“破題”之解。而眼下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受新冠肺炎沖擊,國內外企業面臨重重挑戰,國家高新區能否在新時代肩負起國家賦予的全新使命,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面對疑慮,國家高新區以實際行動亮出了最自信的回答:
今年5月份,實現營業收入3.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3%!
工業增產值2.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4%!
新增注冊企業4.3萬家,同比增長26.5%!
主要指標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經濟走出V型反彈!
“火炬”點燃發展引擎,新時代擔當全新使命。
作為國家火炬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高新區利用“產業高地”“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的優勢,成功探索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有效途徑,在疫情中積極化危機為轉機,經濟恢復勢頭強勁。
國家高新區在疫情期間逆勢增長,展現出非凡的韌性,詮釋了《意見》“高”與“新”的發展指導精神。肩負時代使命,“點燃”發展引擎,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相信未來國家高新區一定能夠不辱使命,再創輝煌!
創新高地:創新優勢驅動高質量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引領發展。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根本路徑,優化創新生態,集聚創新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引領高質量發展。”——《意見》摘選
徐南平在吹風會上曾形象地指出,“創新驅動做得好不好看哪里?就看國家高新區。學習誰?就學習國家高新區。”
蛟龍、天宮、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研發有高新區企業的身影!
首臺國產一體化PET-MR醫療設備是他們的成果,并且一舉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他們研發的首個國產心臟起搏器、首個國產血流導向裝置相繼獲準上市!
細胞治療、高端醫療裝備等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一直以來國家高新區堅持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聚焦建設國家科學中心戰略任務,聚焦建設科創中心主陣地和主戰場。目前,創新創業要素密集、產業集群發展良好、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態勢逐漸成形。
憑借科技創新能力,國家高新區在疫情沖擊下表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以上海張江高新區為例,2020年一季度僅國家高新區核心科技創新策源地張江科學城工業總產值就達662億元,同比增長22.6%;固定資產投資66.8億元,同比增長29.4%;實到外資8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君實生物、中芯國際以及三生國健等高新區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市值攀升至百億元甚至千億元。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主任劉會武表示,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就是高新區長期、持續的創新積累。國家高新區企業研發投入占全國企業的比例超過40%,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超過3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國的比例超過30%以上,并且早在8年以前,國家高新區科技服務業的發展速度遠高于工業經濟增長速度。
產業高地:“硬科技”產業鏈彰顯韌性
“發揮主導產業戰略引領作用,帶動關聯產業協同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生態。支持以領軍企業為龍頭,以產業鏈關鍵產品、創新鏈關鍵技術為核心,推動建立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工作機制,集成大中小企業、研發和服務機構等,加強資源高效配置,培育若干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意見》摘選
內衣企業轉做口罩,酒類企業生產酒精消毒產品,疫情期間不少企業在疫情沖擊之下,被迫轉換主業以求渡過難關。而在國家高新區有這樣一批企業轉產增產后不僅渡過了難關,還實現了絕地反超。
在杭州高新區(濱江)以大華股份為首的一批安防企業在疫情期間迅速跨行業及時組織研發攻關,并將成果變現,及時轉產或增產防疫有關智能設備,產值大幅增長。例如大立科技自主研發的紅外芯片打破國外高端技術壟斷。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產值6.6億元,同比增長178%。
短短時間內企業成功轉產增產并逆勢增長,與國家高新區長久以來致力于數字經濟強鏈、延鏈、補鏈的強力措施密不可分。宇視科技公司研發總載王玉波表示,疫情期間核心器件國產化助力公司建立全產業鏈長線競爭力和海量供應力。
國家高新區在數字經濟產業鏈各個關鍵環節謀劃布局,集聚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代表性企業,產業鏈基礎扎實。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培育發展新動能,國家高新區以發展貼切的解讀了《意見》內涵精神。
新冠疫情沖擊的困難時刻國家高新區經受住了考驗,展示出高質量的發展韌性。以杭州高新區(濱江)為例,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達7%,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1201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近八成。
人才高地:“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雙創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普遍輕固定資產、重人力資本。金融機構要研究將人力資本作為授信額度擔保的重要依據,解決全國更多這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李克強總理今年考察煙臺高新區“藍色智谷”時提出要求
人才有價的理念為人才、產業、資本在國家高新區融合打開了全新空間。以煙臺高新區為例,高層次人才貸款融資渠道暢通,有效地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
《意見》指出,支持國家高新區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支持園區內骨干企業等與高等學校共建共管現代產業學院,培養高端人才。在國家高新區人才就是人“財”理念深入人心。國家高新區各出高招,在疫情期間搭建了線上人才項目對接活動平臺。例如煙臺高新區舉辦“魅力煙臺·智匯高新”高層次人才云對接洽談活動,以“云直播”形式搭建起溝通橋梁,邀請多位專家進行線上路演。
如今在煙臺高新區“藍色智谷”45萬平方米的空間里容納了騰訊云雙創基地、中日韓文創產業孵化基地等一批高端載體,累計引進孵化科技型企業1000余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8家。上海張江高新區擁有上海市80%以上的高端人才,其中海歸、留學生、外籍專家近5萬人。國家高新區已成為創業人才的搖籃、創新企業的“夢工廠”。
對于未來人才發展戰略,劉會武建議,下一步國家高新區要提升創新發展的標準,不僅強調引進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而且還要通過機制創新、文化創新和改革創新等手段,持續優化能夠培養出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的機制、環境和土壤。
他表示,盡管國際形勢復雜動蕩,但是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國家高新區人萬眾一心、艱苦奮斗,一定會實現《意見》確定發展目標,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主要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實現園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