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這些論斷一方面說明了互聯網技術水平是衡量新時代網絡強國的重要標志,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要繼續在互聯網技術研發方面下大力氣。
自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我國就開始探索計算機芯片等技術產品的研發,并借助后發優勢,吸收和引進了一些外國技術,極大地推動了中國信息化發展。在新的時期,中國要建設網絡強國,則需要在互聯網領域持續創新,真正掌握互聯網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政治和國防安全。
三類技術定位不同各有作用
互聯網技術一般分為三類。一是基礎技術、通用技術;二是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三是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
基礎技術、通用技術是具有基礎性、通用性的網絡信息技術。所謂基礎,意味著沒有這些技術作支撐,中高端網絡信息技術就難以得到發展,只有前者實現突破,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才能推動后者強勁發展。所謂通用,就是說這些技術帶有普遍性,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的關系最為密切,肩負著使互聯網得到普遍使用的責任,決定著互聯網的發展水平和程度,決定著互聯網能不能得到普及、如何普及、普及后的效果又是如何,決定著互聯網對社會生活的滲透和融合度。因此,我們必須做好互聯網基礎技術、通用技術的研發,為建設網絡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是富有自身特色、能夠在關鍵環節或關鍵時刻出奇制勝的網絡信息技術。雖然我們目前還不具備全面的技術優勢,但如果擁有了這種“非對稱”的優勢技術,也就具備了競爭優勢。一個發展中國家要保證網絡安全、維護自身在網絡空間的合法利益,必須得掌握一定的“殺手锏”,使之能夠緩解在互聯網競爭和發展過程中所處的不利地位和處境。因此,我們必須采取趕超戰略,加快研制出具有獨特優勢戰略技術,搶占國際互聯網技術的制高點。
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是網絡信息技術領域中具有前瞻性的技術。所謂的前沿,一定是對傳統技術的顛覆和創新,是未來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這種技術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創新創造能力及市場活力,影響著一國技術和產業的迭代,對于保持自身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先地位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要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歷史機遇,僅僅依靠傳統的、現有的互聯網技術是不行的。因此,我們必須努力發展具有前瞻性、顛覆性的互聯網技術,在這些技術萌發之初就予以推進,使我國成為技術賽場和規則的主導者、制定者。
以科技創新推動網絡強國建設
在新時期,我們需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網絡強國建設。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我們需要分梯次、分門類、分階段地推進互聯網前沿戰略性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基礎民用技術等的創新。當然,堅持自主創新并不意味著閉守與排外。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源地在西方發達國家,我們需要始終堅持全球視野,深入開展國際互聯網技術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全球技術創新資源。另一方面,有些技術如果從零開始,反而會提高開發成本,浪費時間和金錢,增加產品的不穩定性。這就需要對技術做全方位的認識,區分出哪些技術可以引進吸收,哪些技術適合合作開發,哪些技術必須自主創新。
二是要以公有制網信企業為主導,同時發揮好非公有制網信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技術進步離不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業的推動作用。同樣,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業兩者都應成為技術創新的重要承擔者和實踐者。
一方面,要積極依靠公有制網信企業的創新力量。必須鼓勵它們勇擔技術創新和研發主力軍的使命,加強戰略、技術、標準、市場等溝通協作,同時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實驗室體系。
另一方面,不能忽視民營、外資等非公有網信企業的創新積極性,要發揮他們互聯網技術創新的生力軍作用。要采取更為寬松的審批、融資、稅收政策,廣泛吸引內資、外資進行創新創業活動,解決好中小微非公有制網信企業融資難、稅負重等問題,不斷完善網信方面的法律法規,保護互聯網技術發明專利,建立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規避安全風險,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
三是要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打通互聯網領域的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推動互聯網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與民生領域應用廣泛結合,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高效結合,使互聯網技術在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網絡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