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把科技工作放到了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科技將如何發展?如何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基礎研究怎么強起來?記者就相關話題采訪了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如何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
王志剛:從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到科技自立自強,實際上是一脈相承的。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科技是關鍵變量。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工作的邏輯起點,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路子。
要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科技。圍繞產業鏈來布局創新鏈,重點解決“卡脖子”短板問題。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就是要下好先手棋、塑造新優勢。這兩件事要同時做。
自立自強,并不排斥開放合作。不管國際形勢怎么變,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科技歷來走在開放的前列。但開放合作也要以自立自強為前提。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開放合作,必須把自己做強,才能平等、有尊嚴地開展國際合作。
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要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要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基地、項目、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提升科技創新的體系化能力。通過深化改革,破除制約創新發展的制度性障礙,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性和創造力,為科技自立自強營造良好的法律制度和社會文化環境。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何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如何部署推進這項工作?
王志剛:戰略科技力量主要是指對國家發展和安全起到戰略支撐、戰略引領的力量,能出大成果,作出大貢獻,在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的關鍵時刻,必須沖得上去,召之能戰,戰之則勝。
當前,我國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深刻變化,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經濟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已成為大國博弈的角力場。進入新發展階段,搶抓重大戰略機遇,有力應對風險挑戰,迫切需要我們打造一支體現國家意志、服務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水平的“科技王牌軍”。
近年來,我國在若干戰略必爭領域實現“后發先至”,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攻關全面實施,疫情防控科研攻關讓全國科技界經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更加凸顯了培育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部署,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揮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國家隊作用,培育更多創新型領軍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高地。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如何理解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未來怎樣發揮新型舉國體制作用?
王志剛:舉國體制是在特定領域實現國家意志的一種特殊制度安排。世界主要創新大國在戰略高技術領域都采取過集全國資源、舉全國之力的做法。政府在國家科技活動的組織中歷來扮演著重要角色。國家組織重大科技創新活動,既有方向、重點、領域的考量,也有具體應用場景的要求。舉國體制首先要體現國家戰略意圖,通過財政投入引導社會投入,由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國家實驗室共同完成有關任務。
在新的發展階段,新型舉國體制要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形成強大的領導力、號召力、動員力、組織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一是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二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用好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三是聚焦國家戰略目標,科學合理遴選重大任務,在重要新興技術領域加大布局力度。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科技部將如何推動加強基礎研究?
王志剛:基礎研究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底蘊和后勁。中國現在基礎研究主要靠中央政府投入。而美國基礎研究,聯邦政府投入只占不到40%。我國未來基礎研究應走向多元投入,除了中央政府,希望地方政府、慈善機構、社會捐助、企業都能投入基礎研究。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我們要加快研究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尊重科學研究規律,完善基礎研究支持體系和組織方式。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相結合。二是改革完善基礎研究任務形成機制,探索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原創性科學問題發現和提出機制,建立對非共識項目和顛覆性技術的支持和管理機制。三是進一步優化基礎研究投入結構,加大對冷門學科、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長期穩定支持。四是建立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特點的評價機制,強化以學術貢獻和創新價值為核心的評價導向,探索實行長周期評價,讓科研人員靜心思考、潛心研究。
記者:請問未來對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有什么具體考慮和安排?如何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
王志剛: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不但是技術創新的投資主體,還應當是組織主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作為科技領軍企業,要能夠帶動更多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共同發展。
我們將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重大創新聯合體,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統籌行業上下游的創新資源,形成體系化、任務型的協同創新模式。在功能定位上,聯合體以完成國家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為導向,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突破制約產業安全、國家安全的重大技術瓶頸。在運行機制上,以市場機制為紐帶,產學研各方共同參與、共同投入、共享成果。在政策支持上,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等政策,支持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推動高層次人才向企業集聚,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