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未來5年和15年的經濟發展目標、戰略和重點作出了明確部署,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號角。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要通過改革釋放四大經濟增長潛能,推動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建立城鄉融合發展新體制以促進鄉村振興。進入“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結構性問題是城鄉結構不合理,農業和農村發展相對滯后,這也是經濟結構調整中剩下的一塊“硬骨頭”。如果能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間內致力于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農民工市民化,發展特色小鎮,使農村人口人均收入水平接近或者趕上城市人均收入水平,將會釋放出巨大的消費需求潛力和投資潛力,未來一個時期實現經濟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就有了可靠保證。可以說,“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新動能來自鄉村振興。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必須加大改革力度。要按照《建議》提出的“深化農村改革”的要求,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城鄉市場之間各類生產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其中,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個關鍵。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正穩步推進,通過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提高了規模化、機械化水平,進而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建議》提出“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將使農村大量閑置的土地資源得以有效利用,從而帶來巨大制度紅利。實踐證明,盤活閑置宅基地,喚醒鄉村沉睡資本,吸引大批社會資本進入,是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舉措。只有吸引城市生產要素進入,才能激活農村蟄伏的生產力,滿足市場對農產品不斷提高的需求。只有吸引大量要素向農村集聚,農村經濟活躍起來,城鄉差距才能隨之縮小。
二是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以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建議》提出:“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技術障礙,必須集中力量攻克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打通產業鏈的難點和堵點。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努力鍛造一批像華為公司一樣具有超強創新能力的企業,充當各個行業的領軍企業。圍繞提高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率,改革技術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探討把更多職務發明收益留歸創新者。依法保護知識產權。鼓勵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擇全球人才而用之,以開放促進創新。圍繞培養創新型人才特別是創新領軍人才,改革教育體制。
三是完善資本市場功能以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包括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即對傳統基礎設施加以智能化改造。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包括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完成新基建任務,需要巨額投資。錢從哪里來?主要應通過債券融資。我國資本市場發育不充分,通過股市融資在企業的資金來源中占比明顯偏低,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的比重則更低。當前發展政府和企業的債券市場面臨著歷史機遇:中國經濟率先在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后復蘇,世界各國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經濟;人民幣處于升值周期,投資中國政府和企業發行的長期人民幣債券,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制造業體系,正處于產業升級和數字化轉型階段,未來必將出現越來越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通過發行長期人民幣債券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利于完善資本市場功能,助力擴大內需,為經濟發展增添后勁,而且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我國經濟將跨上一個新臺階,為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四是建立公共產品籌資機制以補上公共產品短板。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包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領域的產品和服務,絕大部分屬于公益性質或半公益性質。長期以來,由于這些產品和服務主要依賴財政投入,財力投入不足帶來供給短板,發展長期滯后,不僅制約著社會進步,而且制約著經濟發展。前些年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進行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一些疏漏,導致地方債務增加過快,到期償還困難。應當總結經驗教訓,繼續實施下去,不能因噎廢食。關鍵是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投資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優選項目,財政部門主要負責政策補償,政策性銀行和證券主管部門負責配套資金支持。切記不要由一個部門包打天下。為居民提供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具有典型公益性質。對于能提供這類公共產品的生態環保項目,要按照不同類型的建設項目,采取不同路徑,找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式,從而把環保產業打造為一大支柱產業。在醫療和社會保障領域,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對醫療、健康、養老的需求迅速增加,這就需要政府把行政立法、制定政策的職能與企業提供產品、服務的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完善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如全國現有失能老人2000萬人、半失能老人3000萬人,建立完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照護體系,既能滿足這些老人的緊迫需求,把子女解脫出來,又能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根據日本的經驗,一個照護師可照護兩個失能半失能老人。我國建立健全照護體系即可創造就業崗位2500萬個,將為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就業提供一個新渠道。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