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主流報紙《生意人報》近日以《中國將確定“十四五”規劃》為題,報道了俄戰略學界的中國問題專家對今年中國兩會議程的解讀。
報道說,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年度會議于5日在北京開幕,其最主要的議題是制定中國新發展戰略。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們將批準“十四五”規劃,確定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1年至2025年的優先事項。
報道說,本次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前不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徹底戰勝了絕對貧困,“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僅在過去的8年中,就有近1億中國人擺脫貧困。顯然,即將出臺的中國“十四五”規劃將確定新指標,以指導中國未來發展。
報道認為,中國政府制定新的五年規劃,可保護本國應對好來自外部世界的制裁和壓力,同時保持與外部世界的交往。報道援引中國政府官員的話表示,中國一方面將重點放在促進國內消費、鼓勵創新以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另一方面優先發展利用清潔能源,使國家朝著2060年完成“碳中和”的戰略任務邁出關鍵一步。此外,報道認為,由于臺海局勢緊張、領土爭端以及中美對抗,中國國防開支在未來5年內進一步增長。2020年,中國國防開支僅增長6.6%。
報道指出,為應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發展形勢,中國提出了要堅持“雙循環”,即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洛馬諾夫認為,依靠人數多達4億的強大中產階層,中國為本國公民提供商品,同時又不會放棄對外出口。
洛馬諾夫稱,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國的經濟戰略是“兩頭在外”,即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再由低薪的中國工人將其生產成制成品后出口到國外。當前,由于全球經濟放緩而導致外需下降、美國對華進行貿易戰和技術封鎖,中國原有的經濟戰略遭遇挑戰。如果成功實施“進口替代”和優化內需市場,中國在21世紀中葉將大大減少對西方先進技術的依賴,“屆時,制裁和抵制將無法對中國造成損害”。而隨著中國徹底戰勝絕對貧困,中國國內市場的消費能力將持續增長。根據2035年遠景目標規劃,屆時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洛馬諾夫補充說,中國的另一項創新將聚焦于綠色經濟,逐步轉向天然氣和其他清潔環保燃料,“中國意識到煤炭等化石能源造成環境狀況惡化,導致生活質量大幅下降”。
在《生意人報》的這篇報道中,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亞洲項目負責人亞歷山大·加布耶夫指出,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兩會最終將批準“十四五”規劃,“因此非常重要”。加布耶夫表示,中國未來5年內需要解決好如下幾個問題:第一,完善本國先進產業和創新環境基礎,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美西方的依賴。第二,保持足夠高的增長速度以提供充分的就業崗位,一般說來GDP年均增長應在4%至5%,為此將大規模實施以5G通信、超級計算機、城市間公共高速交通網為內容的“新基礎設施建設”。第三,努力采取決定性步驟,增加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實現“綠色經濟”。此外,中國未來5年還將避免債務負擔,進一步開放中國的金融體系,使其更加靈活和富有彈性。
報道強調,中國兩會還擁有廣泛的國際議程。俄科學院遠東問題研究所所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指出,中國是在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將繼續與友好國家打造宏觀經濟增長區域,從而最終確保中國經濟保持可持續發展。馬斯洛夫表示,在全球貿易下滑背景下,中國仍將繼續購買外國產品,并在世界范圍內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這無疑有利于世界。
馬斯洛夫還告訴《生意人報》,基于“未來世界屬于掌握信息和科技的國家”這一認知,中國正逐步引入用于國際結算的數字貨幣,通過開發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新技術,與美國在數字貨幣領域進行競爭。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