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的全球狀況分析,國際原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走勢仍將撲朔迷離。在冬季來臨所引發的旺盛燃油需求、原油供給能力接近極限以及地緣政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油價將保持在60-70美元/桶之間進行窄幅的波動,并以全球的政治格局波動為基礎,以經濟為風向標來選擇方向。
目前國際油價的沖高回落是投資者采取暫時退出觀望和逢高獲利的操作策略,對沖基金減持了石油期貨頭寸。我們經過綜合分析則認為全球油價尚未進入瘋狂階段,推高油價的戰略目的尚未達到,為此我們預計國際油價在未來的6個月內將創下新高而且目標應該在75美元/桶。隨著冬季來臨,市場對取暖油的需求將會推動油價的季節性飆升,而且在冬季石油需求的提升和地區政治及其它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油價完全可以突破每桶75美元,這些對于油價的判斷是基于短期分析進行的。
對于全球油價的長期判斷的重要依據是對于全球石油產能的分析。目前許多專家根據地球物理學家胡伯特的數學公式測算出未來全球石油產量最終將在十年內達到頂點。歐佩克的石油產量已接近極限,石油產能的提升空間正逐步到達頂點,而全球石油需求則與日俱增;而且目前全球在新能源開發上的確取得了突破,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使用成本過高,造成短期內很難得到普及,為此石油作為重要的能源其核心地位短時期內是無法撼動的。石油價格暴漲引起全球關注,全球石油需求日益加大,美國、中國及印度能源儲備問題以及對石油再生能源日益減少的長遠擔憂等因素成為油價上漲的關鍵點。目前原油價格在2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上下波動,仍處于復蘇時期的世界經濟是否能夠從容應對石油的沖擊,此點頗引人關注。
從全球來看,油價上升的受益者是產油大國,受害最嚴重的是亞洲依賴石油進口的發展中國家。雖然歐佩克提高了石油產量限額,但值得指出的是,歐佩克產油國中能真正增加石油產量的也沒有幾個國家。據歐佩克主席、印度尼西亞能源和礦產資源部長普爾諾莫尤斯吉安托羅表示,現在歐佩克產油國的產油能力已經啟動88%,即使歐佩克決定實際提高產量,也不會對油價有實質影響。因為影響油價上升的因素仍將對市場產生影響。我們分析認為,目前高啟的國際油價是其內在的經濟需求和政治利益的共同影響與作用導致的結果。近期歐佩克能源官員警告美國和歐洲各國政府歐佩克將無法滿足西方10至15年后的需求預測。能源消費國監管機構國際能源機構預測表示按目前的價格計算,到2020年時全球將需要歐佩克把日產量從3000萬桶提高至5000萬桶才能滿足日益上升的需求。沙特高級能源官員警告美國和歐洲同行,表示歐佩克要滿足這一水平的需求極其困難。根據沙特的計算,在全球需要沙特生產的石油產量和沙特官員認為能達到的產能之間將有450萬桶缺口。沙特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一,將肩負歐佩克未來10至20年的一半產量增長,其余增長將主要來自科威特和阿聯酋。沙特已向消費國保證在2009年產能將達到每天1250萬桶,最終有望達到每天1500萬桶。這樣的產能沙特可以維持半個世紀,但同時表示要超過這個數字將極為困難。
目前全球的石油需求則與日俱增,同時伴隨著國際油價的持續上漲,全球各國對石油資源的爭奪也日益激烈。中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4年原油消費需求量達到2.75億噸,進口原油數量超過1億噸。據英國石油公司統計,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增幅中中國占大約30%,日均石油消費增加90萬桶。中國的汽車、鋼鐵、化工行業都處在高速發展期,石油需求量的增長趨勢將會延續,可以預期未來中國石油需求將保持強勁增長的態勢。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競購優尼科石油公司也充分表明中國對于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的需求日益強烈。印度正在崛起,印度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以石油和天然氣為核心的能源同樣產生巨大需求。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亞洲國家都在全力開拓能源市場,而目前全球能源市場的競爭格局非常清晰。除石油以外,在全球的能源需求中,2004年煤炭消費上升6.3%,中國占增幅的75%.2004年全球一次能源總消費量增長4.3%,其中亞太區增長8.9%,中國增長15.1%,預測到2020年印度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將從目前的70%增加到85%.現在亞洲各國政府正努力尋找新的能源途徑以確保能源的持續供應,包括與伊朗、俄羅斯和其它能源出口國進行談判以簽訂供應合同和管道協議。中國政府也正在采取一些調整措施,包括推進能源多元化,制定更嚴格的汽車節能法規并考慮制定相關能源政策。亞洲各國應該更關注需求管理,必須采取更加徹底的政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浪費,降低消耗。
全球石油需求持續上漲,但歐佩克的石油產量已接近極限,石油產能的提升空間正逐步到達頂點,同時全球石油巨頭正面臨石油減產的考驗。目前全球各國對石油資源的爭奪日益激烈,美國在全球能源競爭的戰略布局已經形成,中國、日本與印度等高速發展的經濟體都在進行能源產業布局,我們預計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歐盟也將會在能源方面進行戰略調整。全球各個經濟體都在圍繞能源問題進行戰略部署,而且預計隨著全球石油產能接近極限,這種能源競爭將會愈演愈烈。綜觀全球,油價持續上漲的能量完全具備,但是石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已經將全球經濟推向危機的邊緣,也許我們已經深處危機之中,油價的持續上揚帶動全球范圍內的金融泡沫。2004年的全球經濟為25年來增長最強勁的時期,石油需求增長超過預期,達到3.4%,目前全球平均每天對石油的需求是8400萬桶。國際能源機構分析石油需求量每天將增加180萬桶,美國和中國各占日增加量的40%。對于這一需求量,即便所有油田都足量供油,也僅能滿足基本需求。美國目前的汽油和柴油消費仍強勁增長。美國的石油需求量逐年攀升,目前中國成為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同時消費更多化石燃料以為經濟提供動力,滿足其世界工廠對能源的需求。目前石油價格的飆升,需求為基礎,投機資金成為推動力,而非短缺造成的石油危機。地質學家認為,石油作為能源,我們必須尊重其無法再生的事實,自然力量在關鍵時刻往往勝于經濟力量。目前沙特阿拉伯、俄羅斯、挪威等主要產油國已盡力開采石油。提高產能的唯一途徑是開發更多油田,然而目前的科技水平已無法發現更多的新油田可供開采發現。
目前全球許多經濟學家分析認為,除非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否則石油價格將持續上揚。
而我們分析認為,持續高漲的油價正在加速全球經濟走向衰退,我們討論的關鍵在于石油與經濟的關系。石油價格的上漲對全球經濟的最大益處在于加速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結構和貿易結構調整,而這種調整是以全球經濟一體化為背景。全球一體化推動全球范圍內的商品體系整合,而代價是加速扭曲全球范圍內的原材料和基礎商品的價格。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自身急需進行結構性調整,作為二十世紀的強勢貨幣美元的持續走弱已經在提示我們世界經濟需要大的調整。同時全球范圍的房地產價格上揚推升商務成本,而作為吸引全球注意力的石油價格持續上漲加速全球商務成本的上升,最終商品價格因受到市場消費力的對沖而無法同步上揚,經濟危機已于眼前。
而正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作用,為全球經濟急需的調整提供極大的緩沖機會。為此我們分析預測,未來12-16個月內全球范圍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將成為現實,而期間石油價格的漲落完全在于商品市場投機資金的動向,未來12個月內將會有大量的資金進入全球商品交易市場,進而以石油為代表的商品價格漲跌將更加撲朔迷離。全球經濟已經明確發出需要調整的信號,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的調整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石油價格的上漲已經明確提示我們世界經濟調整已經開始,而石油價格的上漲是在加速推動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調整,經濟的回落將成為必然,同時在孕育著全球經濟新增長點的出現。我們在二十一世紀之初討論石油與經濟的關系,石油價格的或抑或揚僅僅是世紀長河中泛起的漣漪而已,無礙世界的發展,我們需要未雨綢繆的是全球未來二十年的經濟走向,同時將密切關注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
信息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