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獲悉,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現在總產量已居世界第一,同時技術進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在國際同業中的影響力及競爭力日益增強。2004年,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總產量達到1430萬噸。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康義介紹,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主要標志是:依靠科學技術,實施減量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有色金屬采礦、選礦、冶煉回收率不斷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由38%提高到60%,資源消耗下降了36.5%。近年來選礦拜爾法的應用,使占儲量60%的低鋁硅比鋁土礦的利用規模進一步擴大。
淘汰落后生產工藝,節能降耗,實現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減量化。近幾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采用先進技術裝備,加速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實現了產業升級。其中鋁電解的成效最為顯著,目前電解鋁采用160千安以上的大型預焙槽技術占80%以上,基本淘汰了落后的自焙電解槽,使全國平均每噸鋁電耗由16600千瓦時降至14680千瓦時,年節電120億千瓦時。閃速熔煉、富陽熔池熔煉先進技術在銅、鎳冶煉中占主導地位,其中占粗銅產量的70%以上。同時,環境條件顯著改善,大大減少了“三廢”的排放量。
延長產業鏈,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近幾年來,鋁電解生產適度延長產業鏈。一方面向上游延伸,實現了煤、電、鋁一體化,目前已占全部產能的47%;另一方面向下游產品伸延,積極發展鋁合金及鋁大板錠產品,減少了鋁的二次熔化損失,提高了利用效率。
資源循環利用成為有色金屬工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再生金屬產業已具相當規模。目前,國內每年回收廢雜鋁50多萬噸,廢雜銅40多萬噸,廢鉛30萬噸。同時,廢電機、廢電線電纜、廢五金電器的拆解加工業蓬勃興起。在東部沿海和環渤海地區,規劃創建了浙江寧波、江蘇太倉、天津靜海、福建全通和浙江臺州五個再生資源加工園區,形成年拆解、處理廢雜有色金屬原料各100萬噸的能力。此外,廣東南海、河南長葛、湖南汨羅也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拆解、加工利用基地。據統計,2004年,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已達320萬噸,占有色金屬產量的22%,并已形成上海新格、江蘇春興等一批產量10萬噸以上、技術水平高、環境保護好的再生金屬大型企業。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