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勘探尚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我國油氣發現的新高潮將不斷涌現!”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參加中國油氣勘探六大領域進展、經驗及技術研討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翟光明的這一席話,使來自全國200名油氣勘探專家學者備受鼓舞。
翟院士指出,世界石油工業的發展有力駁斥了油氣儲量的悲觀論調,近年來,世界石油產量穩步增長,2004年底世界石油儲量達到1750億噸。翟院士在題為《世界油氣勘探形勢及我國油氣勘探思路》的報告中指出,世界石油工業的發展告訴我們,幾乎所有產油大國走過的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對一個盆地的勘探必須循序漸進,以求在最短時間內最快發現一個油氣田。前陸盆地和古隆起是全球范圍內最為重要的勘探領域,新思路和新技術能夠加快石油工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石油地質學家認識到前陸盆地、大型古隆起、大面積地層巖性帶、斷陷盆地富油凹陷、碳酸鹽巖區和海域等六大領域將是發現大油田的主要領域。為加快這六大領域的勘探開發,有必要開展勘探經驗、技術的交流以及難題的研討。在翟光明院士倡導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承辦了中國油氣勘探六大領域進展、經驗及技術研討會。
翟光明院士在致開幕詞時指出,當前石油和天然氣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加快油氣的勘探工作,探索油氣勘探的新理論,進一步找到更多更好的油氣資源,是擺在油氣勘探界面前的重要和急迫任務,他希望通過研討會共同促進油氣勘探理論和技術進步,推動我國的油氣勘探事業向前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總地質師賈承造指出,中國石油“十一五”期間油氣勘探發展戰略總體思路是:油氣勘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持續有效較快協調發展的思路,突出七大領域,以八大盆地(含南海)為重點、以尋找大油氣田為目標,加強石油勘探、加快天然氣勘探、推進風險勘探,強化關鍵技術攻關,為石油儲量和產量的穩定增長、天然氣儲量和產量的快速增加提供堅實可靠的資源保障。“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力爭年新增探明石油儲量5億噸以上,力爭實現中國石油歷史上連續七年新增探明儲量5億噸以上,進入新一輪儲量增長高峰期,天然氣勘探年新增探明儲量2000億立方米以上,力爭達到3000億立方米。
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副總地質師蔡希源在談到中國石化的油氣勘探開發時說,中國石化勘探區塊在六大領域都有分布,預測石油總資源量200億噸以上,天然氣總資源量約20萬億立方米。“九五”以來,中國石化加強了六大領域勘探和探索力度,在大型古隆起、斷陷盆地富油凹陷、碳酸鹽巖區、大面積地層巖性帶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勘探成果,地質理論和勘探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
蔡希源認為,東部斷陷盆地是近期保持儲量持續增長的領域,西部大盆地緊臨生烴區的大型古隆起、古斜坡是儲量快速增長的領域,南方海相是勘探大發展的領域,富油氣盆地大面積地層巖性帶是擴大儲量規模的領域,中西部大盆地山前推覆構造是實現大發現的后備領域,海域是勘探接替的領域。這六大領域是中國石化今后發現大中型油氣田、增儲上產的主要領域,也是未來加大投入的主要接替區。他認為,今后發現大中型油氣田、增儲的重點領域是:隱蔽油氣藏領域、東部深層領域、海相碳酸鹽巖領域、山前沖斷構造帶領域和海域勘探領域。
“中國近海原油產量2010年將達到4000萬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國華在題為《中國近海未來勘探開發領域和方向》的報告中指出,根據待探明地質資源量的分布特點和公司規劃目標的需求,中國近海未來勘探開發領域包括已有商業發現地區和領域的滾動擴展、富烴凹陷的新層系、新類型和深水及其他低勘探程度地區。
研討會共收到論文135篇,各位代表就前陸盆地、大型古隆起、碳酸鹽巖、大面積地層巖性帶、斷陷盆地及海域等六大領域的勘探進展、經驗及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
信息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