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由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產業聯盟主辦,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制造推進合作創新聯盟、邊緣計算產業聯盟、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支持,控制網(www.miconline.com.cn)&《自動化博覽》、OICT學院承辦的“2021工業安全大會(ISSC2021)”在北京召開,共有來自電力、石油化工、能源、水利、軌道交通等行業的用戶單位、系統集成商、生產廠商、設計院、大學及科研單位的160余位來賓出席,共同探討數字經濟時代下工業安全領域的前沿技術、創新成果和產業生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吳宏鑫,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出席大會。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產業聯盟秘書長、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姚相振,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孫凝分別擔任大會上、下半程主持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吳宏鑫
吳宏鑫院士在致辭中表示,“十四五”規劃首次設立統籌發展和安全專篇,提出實施全方位的國家安全戰略,增強對各類風險的應對能力。網絡安全技術為維護國家安全、支撐產業轉型、服務社會發展、保障公眾利益等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和堅實的安全屏障。未來,希望科技界、學術界、產業界都能進一步加強在戰略安全、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培養更多工業信息安全專業的人才,加快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鏈體系。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梅恪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梅恪在致辭中談到,在工業互聯網發展趨勢下,制造生產系統向全過程數字化、全生命周期互聯,帶來了嚴峻安全風險問題。我們應該從全局安全視角出發,建立工業信息安全的縱深防御體系,進一步強化安全解決方案的環境適應性評估。期望大家攜手努力,通過IT和OT領域協同合作,將過程安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全面考慮,實現安全一體化設計和管控,全面保障工業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大會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做題為《用主動免疫可信計算筑牢工控系統安全防線》的主題報告,他提出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按照國家網絡安全法律、戰略和等級保護制度要求,推廣安全可信的產品和服務,筑牢網絡安全底線是歷史的使命。當前,經過長期軍民融合攻關應用,我國形成了自主創新安全可信體系,完備的可信計算3.0產品鏈,將形成巨大的新型產業空間。等保2.0新標準將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工控等采用可信計算3.0作為核心要求,為筑牢網絡安全防線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琳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琳帶來了《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能力貫標》的報告,他依據《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指南》等政策文件精神,結合工信部近期工作布局,宣貫《信息安全技術 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能力成熟度模型》國家標準,解讀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貫標工作流程、平臺工具及下一步工作規劃布局。
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總工程師王宏
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總工程師王宏做題為《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與探討》的報告,他認為工業控制系統涉及領域廣,業務場景豐富,系統類型差異巨大,因此,風險評估工作需在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下,根據工業控制系統實際特點,針對性開展檢測評估工作。報告結合典型案例,就測評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和痛點,分享工控系統風險評估工作的經驗。
寧波和利時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方案總監穆雷霆
寧波和利時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方案總監穆雷霆分享了《控制系統深度融合的工業網絡安全主動防御體系》,他表示,工業網絡安全應基于可信計算等主動防御技術,通過控制系統內嵌可信計算防護體系,實現主動識別、主動度量和主動保護功能,增強自身防護能力。他介紹了和利時主動安全融合技術的突破創新成果與工業網絡安全服務能力?;诳尚庞嬎?.0的靜態啟動和動態度量技術相結合,實現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攜手合作伙伴構筑工業系統安全可信防線。
360政企安全集團助理總裁兼工業安全事業部總經理李航
360政企安全集團助理總裁兼工業安全事業部總經理李航帶來了《數字轉型中的工業安全思考》的報告,他認為工業數字化轉型帶來了新模式,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發展方向已成為業內的共識,我們在自動化技術與數字技術的融合方面仍需探索,其安全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更需要改變。他介紹了“三位一體”的縱深安全運營防護體系,提出基于數據驅動業務、數據驅動安全的雙向發展之下,需要安全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底座。
西安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教授劉烴
西安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教授劉烴在題為《基礎設施信息物理綜合安全》的報告中指出現代基礎設施中物理系統與信息網絡深度融合,在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網絡安全(Security)威脅與基礎設施的工程安全(Safety)問題結合,產生新的綜合安全威脅。報告以電力系統為例,從計算機、自動化和電氣工程不同視角,探討基礎設施信息物理綜合安全的威脅機理和防御方法。
杭州立思辰安科科技有限公司咨詢規劃部總經理郭占先
杭州立思辰安科科技有限公司咨詢規劃部總經理郭占先為大家帶來了《工控網絡安全“掛圖作戰”解決方案與最佳實踐分享》的報告,針對工控系統特點資產不清晰、通信拓撲不可視、安全運維薄弱等安全問題,他介紹立思辰提出的實時采集資產、流量、通信等信息,采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自學習的技術,實現工控網絡安全可知、可管,做好常態化日常安全管理及運營,為一體化分析提供可信源基礎數據,支撐戰略決策、實時防御、指揮協同、信息共享,實現有效的工控網絡安全監測-響應-預測-防御體系化工作。
百通赫思曼網絡系統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產品經理朱杰
百通赫思曼網絡系統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產品經理朱杰在題為《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安全的基石——IEC62443》的報告中表示,IEC62443標準旨在降低部署和操作IACS(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的風險,其針對最終用戶、系統集成商、生產廠商分別有不同角色定位及功能介紹。對負責維護IACS網絡安全來說,初次接觸IEC62443時,理解標準的結構以及層次結構如何定義標準大有幫助。最后他從產品制造商的角度概述了IEC62443系列標準及其重點。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昌振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昌振做題為《工業互聯網安全:劍指何方?》的報告,他認為工業互聯網是一種典型的任務網絡,網絡凸顯使能性,安全防御的最終目標是保證任務成功執行,防御的焦點應該從“聚焦網絡”向“聚焦任務”轉型。報告圍繞在脆弱網絡環境下,如何構建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的問題,重點闡述“聚焦任務保證、改變技術模式、轉變體系思路”三方面內容。
北京網御星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韓明暢
北京網御星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韓明暢為現場帶來了《工業互聯網安全運營實踐探索》的報告,他表示,隨著聯網要素越來越多、聯網范圍越來越大,工業互聯網安全隱患也越來越突出。工業互聯網安全與傳統IT網絡安全訴求和模式不同,應貼合實際工業應用場景,以安全運營共生賦能方式,針對多層面安全需求實現工業互聯網安全。
水利部機電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小龍
水利部機電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小龍在《水利工控網絡安全建設探討》的報告中通過回顧工控網絡安全經典案例,介紹水利網絡安全管理辦法(試行)提出的背景、目的及意義,辦法的保護對象,全面剖析辦法在水利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階段及運行管理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探討水利網絡安全建設過程當中面臨的問題,闡述水利網絡安全建設方案的探索。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標準質量處處長陳雪鴻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標準質量處處長陳雪鴻做題為《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分類分級防護與實踐》的報告,她認為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逐步實現,工業互聯網數據是驅動智能化生產的“引擎” 、實現智能化運營的“動力”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血液”。然而在開放海量互聯的復雜環境下,工業互聯網數據威脅不斷加劇,對工業互聯網數據進行分類分級防護刻不容緩。報告介紹了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分類分級的背景,防護思路、政策要求和防護實踐。
為貫徹《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指南》、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等政策要求,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加快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能力,強化工業互聯網安全綜合保障能力,進一步推動我國工業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產業聯盟于會議期間正式開啟2021年工業安全系統典型應用案例征集活動。
本次大會特設企業展示區,共有廣州虹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泰網信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立思辰安科科技有限公司、寧波和利時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百通赫思曼網絡系統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網御星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簡網科技有限公司7家企業現場展示各自工業安全領域的最新產品、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
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產業聯盟秘書長、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姚相振
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孫凝
2021工業安全大會現場
“十四五”是數字化戰略的轉型建設關鍵階段,以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邊緣計算、密碼、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作為先行舉措,進一步加快了工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全面深化數字經濟。統籌發展和安全成為當下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工業安全大會以“數據驅動安全,智能成就未來”為主題,探討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工業安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致力于加快提升我國工業安全保障能力,構筑“十四五”期間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安全防護墻,為工業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格局、筑牢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