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電子信息制造業在電子信息發展及應用的過程中應運而生,是電子制造行業的重要分支,主要通過各種電子儀器及設備、與電子設備相關的電子元件、電子器件的制造生產滿足人們對于信息化時代電子產品的需求。近年來,作為國民經濟的前沿性、基礎性、戰略性、支柱性產業,隨著智能手機、智能家居等產業蓬勃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十三五”期間,我國立足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大政策供給,先后出臺了《信息產業發展指南》《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著力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實施了《電子信息領域“十三五”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方案》持續推動國家/行業標準制定。
目前,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在產業規模、結構化調整、自主創新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人口紅利日趨消失,高質量、低成本需求日益強烈,也推動制造領域的技術革命,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升級迫在眉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電子信息制造業仍保持穩定增長。2021年已過去三分之一,“十四五”也在陸續啟動,在這個新階段,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將迎來哪些挑戰和機遇?未來電子信息制造將會怎樣發展?本期《自動化博覽》與讀者分享一篇行業發展報告,該報告基于2020年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形勢,結合我國相關政策舉措及全球產業、技術、工業經濟現狀,分析202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基本形勢,探討行業關鍵問題和應對策略。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經貿技術摩擦等重大外部挑戰下,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保持了平穩快速增長,主要指標均于5月率先轉正,成為我國工業經濟的增長支柱。展望2021年,“十四五”即將啟動,面對國內外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更為荊棘卻更為堅定,唯有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將基礎設施優勢延展到電子信息領域,構筑更為緊密關聯的產業鏈體系,才能搶占布局、強化優勢、實現躍升。
1 對2021年形勢的基本判斷
(1)全球電子信息制造業保持穩定,總體呈現增長態勢
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加速、美國大選反復等系列“黑天鵝”事件影響下,全球電子信息制造業仍然保持著平穩增長態勢。由于疫情帶來的全球家庭在線辦公浪潮驅動,計算機和平板電腦一掃多年的低迷態勢,轉而實現正增長。據咨詢機構IDC數據,計算機領域,上半年全球計算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龍頭企業紛紛取得較快增長,三季度聯想、惠普實現超過10%增長,蘋果甚至實現近40%超高速增長,預計將進一步呈現正增長態勢;平板電腦領域,三季度全球增速近25%,蘋果、三星、華為、聯想等龍頭企業分別實現15%-90%不等的較高速增長,新品發布和在線教育需求雙輪驅動有望推動平板電腦產品繼續增長。手機領域,2020年為5G手機元年,處于4G手機換機需求下降與5G手機換機需求有待開啟的夾縫期,全球手機出貨仍處于負增長,前三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達9億部,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同比增幅分別為-11.7%、-16%、-1.3%,負增長幅度不斷收窄,隨著蘋果、華為等5G旗艦機問世,有望拉動新一輪換機浪潮。半導體領域,全球半導體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第三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總計1136億美元,同比增長5.8%,9月以來美洲銷售強勁(增速超20%),中國市場也持續保持較快增長。
展望2021年,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將維持更為穩定局面。在2020年的系列不確定性“大考”面前,全球產業體系體現出了韌性和穩定性,未來也將進一步加強調整和適應,進一步提升產業穩定性。在5G、智能語音、計算機視覺、先進計算等新技術引領下,2021年有望出現更具市場影響力的新興產品,進一步推動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平穩增長。
(2)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低開高走,為后疫情期工業經濟發展貢獻穩定力量
2020年以來,受到疫情沖擊,我國工業經濟面臨嚴峻發展形勢,其中,高技術制造業貢獻了重要力量,特別是電子信息制造業的“逆勢增長”,為我國工業經濟穩定貢獻了重要力量。行業增加值自5月轉正以來一直保持穩定增長,1~10月,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較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9%)高出5個百分點,也高于同期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5.9%)1個百分點,將進一步保持對工業的增長領先優勢。營業收入增長實現逆勢增長,1~9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達7.4%,較2019年同期(5.4%)提升2個百分點,高出2019年全年收入增速(4.5%)近3個百分點,預計行業發展將維持良好勢頭。利潤額在2019年較低基數上實現快速增長,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高達15.5%,較去年同期(3.6%)迅速提升11.9個百分點,利潤增長將進一步推動企業經營擴張和創新加速。
展望2021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在國內市場拉動下有望持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在全球疫情蔓延對供應鏈分工體系不造成根本性影響、中美技術產業不出現對立、電子信息產業全球分工不顛覆的前提下,電子信息制造業仍將保持穩定增長,甚至出現較快增長,預計行業增加值增速維持在5%~10%范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的發展新格局引領下,半導體等電子元器件、電子材料、電子設備等領域有望實現加速增長,產業基礎能力不斷夯實,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逐漸形成由點及面的網絡體系。
(3)重點產品生產率先從疫情影響中恢復,迎來難得發展窗口期
“新冠肺炎疫情”成為貫穿2020年的關鍵詞,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就目前趨勢看仍將成為2021年產業發展的重要環境。從各季度數據看,我國主要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從疫情中逐漸恢復,逐漸實現從負增長轉向正常狀態。以計算機、手機(智能手機)、集成電路三大產品為主,從季度累計產量增速看,實現正增長的產品不斷拓展,一季度只有集成電路產品實現正增長(16%),二季度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分別實現1.6%和16.4%增長,三季度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智能手機分別實現14.7%、5.6%和3.4%增長,主要產品將逐漸實現正增長;從單月產量增速看,集成電路成為年內增長引領力量,截至10月有4個月實現15%以上快速增長;計算機設備實現波動式增長,其中3個月增速超過20%;智能手機于5~9月連續正增長,其中6月實現26%報復式反彈,隨著中國對新冠疫情的率先控制,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狀態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生產基地更為穩定,將迎來全球疫情下的難得產業窗口期。
展望2021年,電子信息產品市場有望迎來辭舊迎新之年。“十三五”期間,主流電子信息產品形態未出現較大變化,雖然在計算和通信設備的功能上實現了不斷迭代,但未出現類似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重要新型產品。2021年,隨著5G、人工智能、VR/AR、超高清視頻等大批新技術應用日趨廣泛和成熟,可穿戴設備等移動終端、智能家居、行業電子等領域有望孕育出現顛覆式、前沿型、集成化的新型產品,再次激起一輪消費熱潮。
2 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1)國外技術打壓對我國信息技術創新造成系統性壓力
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廣泛國家和地區,對我國信息技術領域創新限制不斷增強。2019年底,美國積極推動締約國在《瓦森納協定》軍民兩用清單中增加了“計算光刻軟件”、“12英寸晶圓技術”等條款內容,進一步加大對我國芯片技術圍堵力度;2020年以來,美國對華為多輪禁令調整和9?15禁令正式實施,對我重點信息技術企業發展形成精準打擊;美商務部出口管制名單持續發布,涉及信息技術的范圍和機構/企業名單不斷拉長,對我信息技術國際交流和合作形成強大壓力。
(2)“新基建”為信息技術加速賦能提供新契機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將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勢拓展到信息技術領域,提升信息技術賦能范圍和深度,應關注“新基建”有別于與傳統基建的三點特征。一是“賦能”,“新基建”以產業作為賦能對象,促進信息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求加快形成并完善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環境。二是“治理”,“新基建”更加突出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多主體協同,而非傳統基礎設施倚重的單向型、行政化管理方式。三是“整合”,“新基建”中最重要的資源要素是數據,對于數據資源的整合與傳統基礎設施要素的整合具有根本性差異。
(3)全球疫情反復對電子信息供應鏈造成持續影響
電子信息產業是供應鏈高度全球分工的典型行業。2020年以來,產業先后經歷了“中國-日韓-歐美-全球”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對于供應鏈分布于全球的電子信息產業而言,二月底前主要風險點在于人流、物流限制帶來的產能供給不足,而三月后則轉向日韓的短暫波動,隨著日韓疫情的穩定四月又轉向歐美市場大爆發,自下半年以來印度、拉美、非洲等地也出現疫情爆發趨勢。目前全球及我國疫情仍面臨著期限拉長和反復的考驗,要求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對此做好持續跟蹤、長期應對,做好國內供應鏈與國際供應鏈的銜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
(四)“十四五”規劃需再把握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定位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議的確定,對我國未來五年和中長期發展確立了歷史方位,也為“十四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供了遵循。未來五年,國際產業發展環境預計仍將呈現重大不確定性,國內產業發展面臨著規模大而缺乏增量、體系全而缺乏生態、技術進步而創新不足等難以繞過的核心問題,面對新挑戰、新機遇和新要求,需找準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定位和方向,指導和推動產業向發展質量發展邁進。
3 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1)持續攻堅基礎技術以保障電子信息產業安全
系統梳理我國信息技術領域基礎技術,按照保障產業安全的底線要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有限目標,集中資源持續投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實現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堅定走以自主創新推動我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2)搭建密切協作的產業網絡以應對供應鏈風險
持續跟蹤、關注全球疫情發展最新趨勢和特征,研判供應鏈“斷鏈”,風險程度,針對國內外停工停產或復工復產動態形成行業工作方案。構建更為密切的產業網絡,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和搭接,以網絡化、系統性的產業體系應對供應鏈風險。
(3)推進“新基建”有效建設以增強信息技術賦能
夯實新基建技術基礎,進一步拓展信息技術對全社會發展的賦能。引導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向新基建,打通基礎瓶頸。利用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Is)等新型金融工具,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提升金融體系與產業部門精準對接。
(4)緊抓前沿領域創新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緊盯5G、人工智能、智能汽車、量子計算等技術熱點,鼓勵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行業電子產品和服務創新,做好新興技術和產品超前布局,發揮大國大市場優勢,引領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競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報告來源:賽迪智庫)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1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