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盡管疫情沖擊下的共享經濟整體市場規模增速大幅放緩,但以共享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卻表現出巨大的韌性和發展潛力,在保障民生供給、推動復工復產、擴大消費、提振內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幾年,我國共享經濟仍處于重要發展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將有新的變化。預計未來5年,我國共享經濟的年均增速將保持在10%以上。
2020年,面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艱巨繁重,疊加疫情的嚴重沖擊,我國經受住了考驗,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顯示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以共享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表現出巨大的韌性和發展潛力,在保障民生供給、推動復工復產、擴大消費、提振內需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發展概況
2020年,疫情沖擊下的共享經濟整體市場規模增速大幅放緩,不同領域共享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狀況更加突出。
(一)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同比增長約2.9%
初步估算,2020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為33773億元,同比增長約2.9%,整體增速較上年大幅放緩。從市場結構看,生活服務、生產能力、知識技能三個領域共享經濟市場規模位居前三,分別為16175億元、10848億元和4010億元。
從發展速度看,由于不同類型的共享平臺在產業活動中發揮的作用不同,疫情對不同領域共享經濟產生的影響也不同。知識技能和醫療共享兩個領域市場交易規模同比分別增長30.9%和27.8%。而需要通過線下活動完成交易閉環的領域,疫情沖擊下市場規模出現顯著下滑。交易規模下降幅度最大的三個領域是共享住宿、共享辦公和共享出行,同比分別下降29.8%、26%和15.7%。
(二)共享經濟新就業對穩就業保民生的作用凸顯
2020年,我國就業總體形勢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全面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并好于預期,離不開一系列保就業政策的實施,也得益于共享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
初步估算,2020年我國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為8.3億人,其中服務提供者約為8400萬人,同比增長約7.7%;平臺企業員工數約631萬人,同比增長約1.3%。
基于共享平臺的新就業形態具有較高的包容性和靈活性,不僅有助于解決重點群體的就業壓力,而且有利于應對就業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勞動者收入和幫助改善民生。一方面,依托共享平臺的新就業涉及的領域寬、包容性強,為社會重點群體的就業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機會;另一方面,平臺企業可以根據市場供需變化,及時調節勞動力的供給量,促進勞動力跨業流動和減少摩擦性失業。
(三)共享型服務和消費成為提升經濟韌性的重要力量
疫情期間,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推動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共享型服務和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擴張,在有效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動國內服務業和消費市場恢復、促進經濟企穩回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共享型服務的發展態勢看,在交通出行領域,2020年網約車客運量占出租車總客運量的比重約為36.2%,占比比上一年小幅下降0.3個百分點;在生活服務領域,疫情使得人們線下活動受到限制,線上生活服務需求大增,“宅經濟”爆發;在住宿領域,2020年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國住宿業客房收入的比重約為6.7%,同比小幅下降0.2個百分點。
從居民消費的角度看,疫情影響下,線上生活必需品購買、生鮮零售配送、到家服務等選擇較平時有顯著提升。2020年網約車用戶、共享住宿用戶和在線外賣用戶在網民中的普及率分別為36.19%、7.43%和43.52%。
從主要領域共享型服務支出占比來看,2020年人均在線外賣支出在餐飲消費支出中的占比繼續提高,達16.6%,較上一年提高了4.2個百分點。人均網約車支出占出行消費支出的比重與上年基本持平,約為11.3%。人均共享住宿支出在住宿消費中的占比,則由2019年的7.4%下降到4.9%。
(四)直接融資大幅增長
測算表明,2020年共享經濟領域直接融資規模約為118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6%。各領域融資情況差異較大,共享辦公、生產能力和共享醫療等領域融資額大幅增長,漲幅分別達到466.7%、285.6%和130.7%;共享住宿領域融資規模較上一年明顯下降。
共享辦公領域融資規模大幅增長,主要是受領先企業優客工場上市和WeWork中國獲得新融資的影響,兩家企業的融資額占該領域融資額的九成以上。
生產能力共享領域日益獲得資本青睞。全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基金規模突破28億元,一批獨角獸企業加速涌現。IDG、金沙江、紅杉資本等知名風投機構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資。
共享醫療的價值進一步凸顯。疫情的發生凸顯了互聯網醫療在提供醫療健康服務方面的獨到之處,讓廣大用戶體驗到了技術應用和模式創新帶來的新型醫療服務。
總體上看,疫情影響下,共享經濟主要領域將迎來整合期,一些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差的平臺,或將被迫退出市場,或主動尋求合作機會。行業洗牌整合加速,市場資源將向資本力量雄厚、綜合實力強的品牌聚集。
(五)企業服務市場成為競爭新戰場
過去幾年共享經濟平臺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面向C端消費者用戶,隨著這些業務逐步進入相對成熟階段,行業領先企業積極拓展企業服務等新業務領域。同時,疫情沖擊下,數字化水平高的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凸顯,傳統企業數字化和平臺化轉型的意愿大大提升,為平臺企業從消費者業務轉向企業服務業務提供機會。
越來越多的共享平臺轉向B端即企業服務市場。出行領域,如滴滴平臺的出租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并投入專項補貼為出租車乘客發放打車券,快的新出租通過滴滴APP向用戶提供服務。生活服務領域,如美團實施幫扶計劃,幫助商家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并通過提供智能硬件和數字化解決方案,輔助商家在開店選址、產品設計、活動運營、品牌營銷等方面進行智能決策與管理。
共享經濟平臺在服務B端市場方面具有突出優勢:一是平臺擁有龐大的消費者流量及數據資源,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精準用戶畫像、提供客源基礎、收集用戶反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二是通過規模效應實現服務降本增效。共享平臺作為多主體力量整合的紐帶,能夠集聚、整合、分享產業鏈資源,為企業及商戶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相關服務。
開發B端市場有助于共享經濟平臺企業以較低的成本進一步擴大市場和培育新的競爭優勢:一是B端市場上服務提供主體的合規性高;二是業務穩定性強;三是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水平相對較高。
但也應看到,面向B端企業的服務與C端消費者的服務有顯著差別,共享平臺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一是根據業務形態的不同,采取定制化、針對性的專業解決方案;二是根據業務模式的不同,設計多元的服務模式和靈活的定價模式。
(六)共享制造新業態新模式全面發展
2020年,在滿足抗疫應急之需、助力企業戰“疫”和復工復產等方面,依托工業互聯網發展起來的共享制造發揮了重要作用。突發疫情倒逼傳統制造業企業積極探索和嘗試共享制造新模式,大型互聯網平臺企業也在共享制造領域積極布局。
共享制造的優勢在抗疫中得到凸顯。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大量的制造商、供應商、開發者等主體得以聚合,工業設備、產品、系統、服務實現更全面連接,消費與生產、供應與制造、產品與服務之間的數據流被打通,形成基于平臺的制造能力開放共享和業務協同。如,徐工漢云平臺為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緊急調配了在線設備進行馳援,通過實時監測72臺工程機械,有效開展“云監工”。
行業龍頭企業持續加大資源開放共享力度,以平臺產品開發與運營為核心,創新服務模式,整合資源賦能創新創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加速發展,激發市場新活力。如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共聚集了400多萬家生態資源,覆蓋60個細分行業,聚集3.5億用戶,連接各類智能終端2600多萬臺、超過2000個工業APP,為將近7萬家企業提供服務。
大型企業、中小微企業以及各類服務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加速推進。近年來,得益于產業配套政策的不斷完善,作為共享制造重要基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快速發展。我國已建成70多個具有跨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工業設備達到4000萬臺/套,平臺服務工業企業共40萬家。
共享制造發展的基礎設施持續完善。依托全球領先的4G網絡和光纖寬帶網絡,應用5G等新型網絡技術,加快構建低時延、廣覆蓋、高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外網體系,已經覆蓋300個城市、連接18萬家工業企業。
(七)網絡直播營銷成為共享平臺的新亮點
疫情期間,在人們線下活動受到限制、商家經營受限的情況下,網絡直播營銷模式蓬勃興起并快速滲透至眾多行業。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人數超過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上架商品數超過2000萬。
共享經濟平臺企業積極探索網絡直播營銷模式。短視頻平臺成為直播營銷的重要載體,發展十分迅猛。如,快手數據顯示,該平臺電商交易總額由2018年的9660萬元增至2019年的596億元,到2020年6月30日達到1096億元,兩年時間增長1000倍。
共享經濟與網絡直播營銷深度融合、互促互動。一方面,共享平臺成為網絡直播營銷的重要應用場景和舞臺,如網絡直播營銷的覆蓋行業正從快消、美妝、農產品等特定品類向住宿、外賣等產品和服務延伸;另一方面,網絡直播營銷模式拓展了共享平臺的營銷渠道,交易過程更加視覺化、情感化和互動化,消費意愿及用戶黏性大大增強。
(八)平臺企業生態化擴張進一步加速
隨著行業的發展,企業實力的增強,許多領域的領先企業在其主營業務逐漸成熟并獲得一定市場優勢后,為實現進一步的增長和鞏固競爭優勢,開始以主營業務為核心,向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拓展,或橫向拓展至更多其他領域,持續打造和完善平臺生態。2020年大型平臺企業的生態化發展進一步加速。
本地生活服務成為共享平臺跨界布局和競爭的重要領域。短視頻平臺紛紛著手打造從“視頻種草”到“終端消費”的全鏈路消費閉環。如快手新增“本地生活”端口,提供餐飲、周邊游、購物麗人、休閑娛樂等產品及服務。
貨運、跑腿業務成為各大共享出行平臺積極拓展的新業務。疫情期間,貨物配送、代跑腿的需求大大增加,網約車平臺依托已有的龐大用戶基礎、高效的智能調度體系,積極探索從“送人”到“送貨”的業務延伸。如,2020年3月,滴滴出行在上海、深圳、重慶等21個城市上線跑腿服務,并成立貨運關聯公司發展貨運業務。
(九)量身定制的監管制度持續完善
疫情使得人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業態新模式的韌性和發展潛力,共享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進一步完善。與此同時,針對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量身定制的監管力度也在加大。
從制度保障的角度看,疫情沖擊下,各部門各地區面向中小商戶的支持政策力度空前,如降低企業資金壓力,減免稅收、租金、水電費用等。一些原有的制度性障礙取得重要突破。
與此同時,針對共享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相關部門也本著鼓勵創新、底線監管的原則及時進行回應與規制,引導新業態新模式規范健康發展。2020年監管和規范的重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對大型平臺企業競爭行為的規范;二是對網絡營銷和交易行為等的規范;三是個人信息保護進一步加強;四是對青少年等重點群體的保護。
二、存在問題
(一)大型平臺涉嫌不正當競爭問題
共享經濟作為平臺經濟的典型代表,在出行、生活服務、社交和內容服務等領域都出現了一些大型平臺。這些平臺在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增加消費者福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一是對市場支配地位的不當利用。大型平臺對交易方式、定價模式、交易頻率、結算工具等都具有較高的支配力,帶來一系列問題,如平臺抽成過高、“大數據殺熟”等。
二是數據獨占。大型平臺在日常經營活動中采集了大量的用戶數據,在不斷增強客戶黏性的同時,平臺企業也在構建越來越高的“數據隔離墻”,并形成平臺經濟下典型的數據獨占。
三是壟斷性擴張。大型平臺通常都具有資本優勢、數據優勢和客戶優勢,一旦市場上出現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大平臺要么通過參股或者控股的方式,用資本扶持其做大并壟斷新興的互聯網市場;要么采用低價傾銷或不合理的過度補貼手段搶占市場份額,擠壓新興的中小微經營者的生存空間。
(二)共享平臺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潛藏風險
隨著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平臺企業與金融服務日益深度融合。大型平臺企業通過豐富場景、海量用戶、網絡信息技術,日益滲透到支付、投資、保險等各個金融服務領域。但大型平臺企業跨界向金融服務的延伸與拓展日益普遍,其潛藏的風險和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是有效監管困難。拓展金融服務的平臺企業基于已經掌握的大量客戶資源和數據拓展金融業務,憑借技術和網絡平臺突破了地域和業務范圍限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結構、功能和性質,使得有效監管困難。
二是用戶權益可能受到侵害。大多數共享經濟模式都需要用戶支付一定數額的押金,只要持續使用平臺提供的服務,用戶押金就一直沉淀和積累,從而形成資金池。如共享單車企業挪用用戶押金用于企業經營,平臺資金鏈斷裂后導致大量消費者押金至今無法退回。
三是金融問題處理不當可能引發社會風險。與平臺類金融創新相關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行蹤更加隱蔽,吸收資金速度更快、金額更大。而且當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現有法律框架下有效的解決途徑并不多,尤其是金融消費的保護仍較為薄弱,一旦出現問題,容易釀成群體性的糾紛事件。
(三)流量惡意競爭問題
基于流量的惡意競爭是平臺企業之間不正當競爭的突出表現形式:一是流量造假;二是流量劫持。這不僅侵害競爭對手的合法利益,而且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受到侵害,廣告商等其他主體的商業判斷也會受到影響。
當前關于規范惡意流量競爭的制度尚不健全。一是法律規定較為模糊;二是平臺企業流量競爭手段越來越隱蔽和復雜。
(四)個人信息保護問題
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平臺積累了龐大的用戶規模,也匯聚了大量的個人數據。如何對平臺上的個人信息進行有效保護已經成為各界高度關注的問題。
共享平臺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超范圍收集數據;二是過度索?。蝗菑娭剖跈?;四是數據泄露。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從平臺企業的角度看,數據是共享平臺制定交易規則、實現供需匹配、保障交易安全等不可或缺的支撐,數據的掌控力已經成為平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平臺天然具有擴大收集數據范圍的內生動因。二是從制度層面看,目前我國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亟需進一步完善。
(五)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
近年來互聯網在未成年人群中的滲透率持續提高,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全國約有2.7億學生使用在線教育平臺,網絡保護問題更加突出:一是過度使用可能誘發未成年人網絡沉迷風險;二是網絡平臺上存在大量良莠不齊的內容,可能會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三是部分平臺通過傳播低俗內容、有組織炒作等手段,暗示、誘惑或者鼓勵用戶尤其是未成年人大額“打賞”。
導致未成年人面臨網絡風險的原因除了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足之外,還與多種因素有關。一是平臺責任缺失。二是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完善。三是家長、學校、社會的多方保護體系尚未形成。
三、發展趨勢
(一)共享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未來幾年,我國共享經濟仍然處于重要發展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將有新的變化。一方面,“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成為主題,共享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共享經濟發展也面臨更加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如目前疫情還在全球各地蔓延,世界經濟復蘇進程緩慢且充滿挑戰。在2020年共享經濟增速因疫情影響而出現顯著回落的情況下,考慮到宏觀經濟可能出現的強勁復蘇,預計未來5年,我國共享經濟的年均增速將保持在10%以上。
(二)共享型消費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中具有重要意義。未來一段時期,隨著消費升級的持續推進,服務消費將持續快速增長,教育、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等服務將成為經濟新增長點。因此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還需要從供給側著力,不斷發展能夠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新型服務業態。
共享型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有望加速發展。從供給側看,一是疫情沖擊下更多經營者看到了線上線下相互補充的重要性,數字化、線上化轉型將會加速;二是疫情防控需要為一些新技術應用開辟了市場空間,無人機送貨、無人車載人等新興服務供給方式加速出現。從需求側看,一是隨著居民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消費方式將進一步在線化;二是更加注重健康、環保和品質化消費,更加注重個性化、便捷化的服務體驗。
從政策導向上看,2020年我國出臺的一系列穩就業、促消費、穩增長的宏觀政策中,幾乎都提到了發展共享經濟、平臺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如,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
(三)反壟斷監管力度將持續加強
反壟斷的核心在于運用法治手段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激發市場活力。對平臺經濟進行科學有效的反壟斷監管已成大勢所趨,并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重視維護各方合法利益,將侵害消費者、平臺內經營者等其他主體的權益作為壟斷行為認定和規制中的重要因素;二是著力預防和制止大平臺有礙市場創新活力的行為;三是加強對平臺協同行為的監管,防止包括同一企業的關聯公司、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達成協議以排除市場競爭等。
監管力度的加強,并不意味著國家對平臺經濟支持、鼓勵的態度有所改變,而是為了更好規范和發展平臺經濟,激發平臺經濟的創新發展活力,實現平臺經濟整體生態和諧共生和健康發展。
(四)企業國際化面臨更大挑戰
世界范圍看,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未來幾年世界經濟更加不穩定不確定。國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使得共享經濟平臺企業國際化面臨更大挑戰和風險。
一是更加嚴格的市場準入。目前看,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印度、西班牙等國家都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外資并購的審查。
二是數據流動和內容服務方面的審查與限制。近年來,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出臺與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平臺企業國際化擴張面臨的數據流動方面的潛在風險越來越大。
隨著國際化挑戰加大,共享經濟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有可能出現調整。一是主動收縮調整國際市場業務,海外擴張步伐放緩;二是調整市場拓展思路,如優先發展對華友善程度高、法律制度相對較穩定的海外市場;三是海外上市步伐放緩,通過創業板等國內渠道上市融資。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