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電視電話會議指出,要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其是廣大市場主體生存和發展的“土壤”與“空氣”,關系經濟“體格”能否強健。
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根基。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過程中,我國創新實施了一系列宏觀政策,加大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億萬市場主體受益。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國內經濟恢復還不均衡,部分市場主體的日子還不好過,特別是一些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仍面臨不少困難。在財稅貨幣“真金白銀”支持的同時,優化營商環境的“軟投入”,是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
近年來,優化營商環境一直受到高度重視,政策措施力度很大。比如,壓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壓減辦照、通關、辦電、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時間,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去年以來,我國市場主體數量逆勢大增,“密碼”就在于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有效促進市場主體創業發展。世界銀行此前發布的報告也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國際排名大幅躍升。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營商環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市場主體需要越來越好的“土壤”和“空氣”。今年初,第三方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的評估顯示,企業對招投標、中介服務、融資等方面問題反映較多;東部地區與中西部、東北地區之間,省會城市與非省會城市之間,落實《條例》的進展也不平衡。這些情況顯示,優化營商環境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優化營商環境中,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整體推進。市場化方面,要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尊重市場規則,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不必要的干預,實行公平公正監管;法治化方面,要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環境;國際化方面,要加強與相關國際通行規則對接,不斷培育更強的國際競爭力。這些方面可謂知易行難,需要加強制度設計,著力落實落細。
需要強調的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之舉,要進一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比如,通過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激發企業辦事創業熱情與活力;再如,要簡化流程、優化服務,促進各項優惠政策直達快享。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創造更優的營商環境,促進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需要我們鍥而不舍地“啃硬骨頭”。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