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給科研經費充分“松綁”,解決了科研經費在申請、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難點”“堵點”“痛點”,讓每一分錢都花出效率,產出效益,科技創新才能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
日前發布的《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釋放利好消息,其中提出了加快經費撥付進度、績效工資向承擔國家科研任務成效突出的科研人員傾斜、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力度等舉措,是對“把科研經費花在刀刃上”的最好詮釋。
“刀刃”就是服務國家戰略,解決當務之急。當前,解決“卡脖子”難題、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鏈體系是當務之急。只有加強對基礎研究的重視,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過去,我國科研經費管理導向使得科研人員更傾心“短平快”課題,熱衷于短期就能出成果的“交賬”式研究,而一些重大基礎性問題因為周期長、見效慢,成為“冷板凳”。《意見》提出,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前沿科技領域,遴選全球頂尖的領銜科學家,給予持續穩定的科研經費支持。“持續穩定”給那些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員吃了一顆定心丸,釋放出國家加強重大基礎研究的堅定決心。相信有了持續穩定的經費支撐,我們一定能在重大關鍵問題上有所積累并最終實現突破。
“刀刃”就是科研效率,就是投入產出比。此前,科研人員經常為了“爭經費”而“編”預算,最終導致“買醬油的錢花不完,買醋的錢又不夠”。這些問題暴露出我國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方面程序繁瑣、花錢不便、約束太死等問題。科研經費管理僵化,創新不靈活,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意見》給科研經費充分“松綁”,解決了科研經費在申請、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難點”“堵點”“痛點”,讓每一分錢都花出效率,產出效益,科技創新才能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
“刀刃”就是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人是最大的生產力,突破“卡脖子”,鍛造“撒手锏”,關鍵在人。《意見》提出由領銜科學家自主確定研究課題,自主選聘科研團隊,自主安排科研經費使用等,這些舉措進一步為科研人員減負、放權、賦能,有利于科研人員到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才華,有利于讓領軍人才脫穎而出、掛帥出征,有利于激發和釋放科研人員的創新潛力,有利于引導和激勵更多科研人員投身原創性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是未來我們實現關鍵核心領域重大突破的澎湃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包括中央財政經費在內的全社會研發投入逐年快速增加,有力支撐了科技創新的躍升。面對鼓起來的錢包,科研人員更應該自珍自愛,力爭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讓科研經費更好地為科技創新服務,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