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交出穩中向好的半年答卷。“開局”良好,接下來如何答好發展答卷至關重要。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這就需要我們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把握時勢,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這也意味著,推動高質量發展必然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
2021中關村論壇,將“智慧、健康、碳中和”這3個關鍵詞作為重要議題并有機結合,旨在有助破解全球經濟發展瓶頸,推動民生改善和生態保護,謀求全人類的共同福祉,是對高質量發展路徑的進一步探索,契合了當今世界的重大關切,具有時代意義。
智慧
談起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智慧”一詞承載著人類的向往。這種向往逐漸滲透到各個層面:傳統產業需要新的創新和經濟范式,人類追求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多領域的科學難題亟待解決……
“智慧”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人們在思考,在探索,在探討。
2021中關村論壇圍繞未來產業、人工智能、綠色設計、量子科技、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等議題,舉辦了多場前沿科技平行論壇。
在思想的碰撞中,大家愈加清晰地認識到,當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地飛速發展,并極其迅速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形成群體性跨越,這些歷史性的技術進步,將集中匯聚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戰略性突破上。
毋庸置疑,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標志性技術,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正在改變世界。
如何賦能制造業提質增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人們開始向人工智能要答案。
與會者達成的共識是:拓展“智能+”。發揮人工智能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實現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是推動中國制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健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邁上新臺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題中之義,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的必由之路。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國提出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倡議與舉措,加大藥物和疫苗科研攻關力度,保障廣大人民的生命權與健康權。
共同的經歷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相互依存關系,通過加強健康領域的國際合作,實現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的生動詮釋。
基于此,2021中關村論壇多場平行論壇為“健康”理念帶來了最新注解和方向。
我們可以期待,各方通力合作,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融合,助力大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上,一定會有所作為、有所收獲。
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政府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這種背景下,2021中關村論壇將“碳中和”列為主題,具有深遠而現實的意義。
實現碳中和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決心,急需科技提供解決方案,更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2021中關村論壇就此進行研討,有利于增進共識、達成合作,加速全球共同行動進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中國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和行動,提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再次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2021中關村論壇定下“碳中和”主題,就是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探尋構建新發展格局、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有效路徑。
總而言之,作為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2021中關村論壇將智慧、健康、碳中和這3個關鍵詞作為重要議題并有機結合,為全球科技界、產業界搭建起共同交流和探討重大問題解決方案的橋梁,深刻體現了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綠色轉型的自覺行動,以及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責任擔當。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