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由中國科學報社、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創新中國論壇在北京舉行。
本屆論壇以“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為主題,邀請科學家、經濟學家、科技政策專家以及企業家等,從國家發展戰略視角圍繞影響基礎研究發展的各個方面展開深入討論。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嘉麒等專家學者出席論壇。
中國科學報社黨委書記劉峰松在致辭中表示,當下,對基礎研究的關注已不再局限于科學領域,而是擴大到社會公共輿論范圍。中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探討基礎研究以及自由探索的重要性十分必要,本次論壇召開意義重大。
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董志勇在致辭中表示,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相比,我國基礎研究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必須從基礎研究做起,堅持穩定支持、鼓勵持續探索,堅持創新管理、營造良好氛圍。
杜祥琬認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是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之一。做好基礎研究,要培養基于厚重的基礎研究的科學發現能力;要營造寬松、寬容的環境和氛圍,鼓勵科技人員有自己的興趣并潛心鉆研;更要從小培養創新素質,鼓勵小孩子有興趣、愛質疑,允許不同思想的碰撞。
劉嘉麒談到體會時表示,真正的創新和原創,很多是通過基礎研究做出來的。政府、高校院所等要在政策方針上予以大力支持,優化人才培養和平臺搭建,改革評價體制,為基礎研究創造條件。
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蘇剛通過分析科技發展史論述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中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首席科學家曹臻生動講述了四代人逐夢宇宙線研究的故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院長向松祚,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蕭國亮,百度集團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吳甜,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郭鐵成等分別發言。
創新中國論壇由中國科學報社與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于2010年聯合發起,目前已成功舉辦了13屆。美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擔任論壇主席。論壇服務于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全方位推動中華民族“創新夢·中國夢”而努力,是科教界公認的知名品牌。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