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用智能調節器自動生產線上,機器手正將一顆顆細小的電子元器件精準焊接到指甲蓋大小的PCB電路板上,隨后安裝支架、貼散熱板、灌保護膠、焊接碳刷幾個步驟一氣呵成,一個智能化數字式汽車發電機控制器便生產出來了。記者近日在江蘇云意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無人化的生產流水線上一片繁忙景象。
云意電氣深耕車用智能電源控制器領域20年,依靠自主研發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52件,主營的車用整流器和調節器在國內新車配套中占比超48%,階段性實現進口替代。公司董事長付紅玲坦言,從一家小企業發展到現在,云意電氣靠的是堅持不懈走自主創新之路。
瞄準細分領域
如果說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那么發電機就是汽車的神經系統,而調節器則是神經系統里最核心的部件。在云意電氣的產品展示柜里,一排排巴掌大小、形狀各異的調節器樣品,看起來似乎并不起眼。“可別小瞧這些小器件,尺寸不大,但用途關鍵。沒有了他們,汽車發動機就無法啟動。如果小器件性能不好,電流不穩定,汽車舒適性就差很多。”云意電氣研發部經理張友田說,車用智能調節器是用來控制汽車整車的供電系統,包括車載電腦、電噴等。
“以前,車用智能調節器市場被德國博世、日本電裝和法國法雷奧三家企業壟斷,國內企業不具備研發生產能力。”付紅玲是企業的創始人,她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后她被分配到一家國有整流器廠工作,當時受國外技術壟斷,企業技術短板凸顯,要生存就不得不以高于市場幾倍的價格進口國外配件,企業經營利潤幾乎沒有,發展困難重重。
“為改變這種被動局面,2001年7月,我們幾位同事辭掉‘鐵飯碗’,籌集了60多萬元,建立云意電氣。”付紅玲說,基于在工作中積累的發電機配件生產經驗,企業創建伊始便將目光鎖定在車用發電機核心部件研發生產領域。
“為了縮短與國際巨頭之間的差距,我們選擇拿市場換技術。”張友田說,云意電氣發展初期的六七年,主要是給國際巨頭做產品代理,雖出力不討好,但積累了很多用戶數據和客戶群。“要與國際巨頭平起平坐,只能走自主研發這條路。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拿下這個細分領域。”張友田說,多年來,云意電氣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引進高端技術人才,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
“我們累計獲得發明專利26件,實用新型專利218件。”付紅玲說,依靠創新創造,企業的營收從2012年不到1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近10億元,產品也成功打入全球高端配套體系,成為德國博世、法國法雷奧等公司的核心供應商。
創新驅動發展
如果說業績高增長是云意電氣核心競爭力給市場的“答卷”,那么產品研發能力就是云意電氣的“準考證”。
調節器是發電機的一個關鍵部件,也是技術含量較高和技術更新換代較快的零部件。張友田自加入云意電氣后,便帶領十幾個人的團隊著手調節器技術攻關。他說,國外公司在核心技術上設置了很高的壁壘,團隊就一邊自主研發,一邊把技術攻關重點放在優化產品結構設計上,死磕產品的可靠性、一致性、穩定性以及多樣化性能。“每一個調節器芯片上有50顆至100顆元器件。如果其中一顆元器件失效的話,就會導致整個產品失效。當時國內其他廠家的調節器失效概率約為萬分之一,而我們的失效率只有百萬分之一。”張友田說,為了實現產品的可靠、耐用,研發環節的每個細小測試都是以萬次來計,直至將產品性能做到極致。過程雖然痛苦,但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國內知名車企比亞迪、長安等紛紛采用云意電氣的產品。
在此基礎上,云意電氣還通過與國外企業合作,吸收、轉化先進技術,逐步涉足單功能、多功能以及智能調節器的研發和生產。“我們走的是與強手合作之路,通過吸收國外巨頭的前沿創新理念,將先進的研發思路轉化為技術成果。”張友田說,正是在與國外企業的交鋒中,云意電氣第一次把正向開發的理念引入研發過程。
“正向開發的引入顛覆了團隊的研發思路,通過對數據、驗證、結果的前置,推動云意電氣在多功能、智能調節器研發生產上取得快速突破,產品的技術性能、成本控制等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張友田說,如今云意電氣成了國外巨頭的核心供應商。2021年,云意電氣僅向德國索恩格一家公司供貨的收入就超過8000萬元。
為了打開國際市場,云意電氣研發工業部負責人田茂會帶領團隊,自2020年5月開始研發燃油車與新能源車通用的TVS—DOL8型突波抑制器。當時,美國通用公司的這一產品占據國際市場份額的80%。
“從設計到產品結構再到工藝流程,這次研發繞開國外產品的研發思路,走了另辟蹊徑的創新之路。”田茂會說,新型突波抑制器從概念變成樣品僅用了7個月,刷新了公司的研發紀錄。而且,新產品在適應性、耐久性、安全性、節能性等方面,超越了國外產品。
經過多年積累,云意電氣已在大功率車用二極管、高度集成的模塊化芯片和精密嵌件注塑件等關鍵零部件上掌握了核心技術,具備集智能電源控制器深度結構設計、精密嵌件模具設計制造及注塑于一體的垂直整合能力。
聚力轉型升級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對以生產燃油車發電機配件為主的云意電氣來說,是一個岔路口。
“我們在幾年前就意識到這個發展趨勢,并在2019年調整了技術創新方向,成立新能源汽車電機配套產品研發小組,通過兩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突破。”付紅玲說。
云意電氣工程師郭家振是無刷電機控制器研發團隊的骨干。在他的帶領下,團隊開發出新能源電機控制、點火模塊、新能源汽車喇叭系統、胎壓監測等多個汽車核心電子產品。面對全新的課題,云意電氣的年輕研發團隊采用拆解國外樣品的辦法,研發出先進的成果。
郭家振介紹,科技攻關的成功得益于公司在研發投入上的大手筆、大膽起用新人等舉措。“2021年公司總產值9.31億元,研發投入超過7000萬元,占比超7%。公司研發人員從幾十人增長到近200人,翻了幾倍。其中,研發骨干基本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在發展思路上與產業前沿科技保持一致。”郭家振說。
談及企業未來發展,付紅玲說,在繼續聚焦主營業務之外,云意電氣還將通過已有的產業鏈布局核心技術儲備,繼續深耕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計劃用3年至5年時間打造更多新的“隱形冠軍”產品。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