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走的是暴力掠奪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國家落后為代價的現代化。我國現代化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習近平
2月20日晚,北京國家體育場,伴隨著“天下一家”中英文字樣的盛大焰火騰空而起,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圓滿閉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古以來,奧林匹克運動承載著人類對和平、團結、進步的美好追求。”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命運緊密相連。面對各種緊迫全球性挑戰,加強團結合作,共同坐上新時代的“諾亞方舟”,人類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道路,奏響了中國與世界交融發展的新樂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
為人類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2021年1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的特別致辭中強調:“只要是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并且做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就是堅持胸懷天下,始終關注人類前途命運。
2017年1月18日,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萬國宮大會廳,800多位各國代表、各界名流現場聆聽了一場“歷史性演講”。
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主席擲地有聲地給出了“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47分鐘的演講,30多次熱烈掌聲。到關鍵處,幾乎一句一次掌聲。
外國專家學者評價,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哲學思想之一”“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思想的生命力、感召力,在于隨時代脈動而豐富完善,經時間檢驗而常青常新。
提出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闡述構建“五位一體”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布局和總路徑;倡導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理念邁向實踐,路徑日漸清晰。
為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出“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應對前所未有的全球環境挑戰,呼吁“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為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倡議“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時俱進、不斷豐富。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鮮明的真理性、時代性、實踐性,體現了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
2021年11月,“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決議。這是聯大決議連續5年寫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煥發真理光芒,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2017年1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張開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和合”,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里。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時代。”“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說,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開辟了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
2021年8月10日,習近平主席給“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鼓勵他們加強交流互鑒,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作為外籍青年代表的一員,清華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巴基斯坦青年明竺表示:“習近平主席的鼓勵讓我認識到,我們不分大洲、不分國家、不分文化,都應該也能夠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業,路要去走才能開辟通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讓我們團結起來,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
“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臺,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中國不是第一個說要來老撾修鐵路的,但卻是唯一實實在在來老撾修好了鐵路的。”2021年12月3日,一列紅藍白三色列車駛離萬象火車站,老撾人民鐵路夢終成現實。
2015年,習近平主席同老撾領導人一道,作出了共建中老鐵路的重大決策。架起黃金線路、造福兩國民眾,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彰顯了互利共贏的時代大勢。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西行哈薩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亞,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
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
“我們完全可以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推進合作,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開幕辭中指出。
繼承和發揚絲路精神,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
“中國愿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所有‘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友好合作。”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愿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但不會干涉他國內政,不會輸出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更不會強加于人。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
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強調,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就一定能增進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臺,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
2021年11月19日,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憶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接待了來訪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拉法納瑪。“我向他介紹了菌草技術,這位省長一聽很感興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個林占熺去了。”由此書寫了“小小一株草,情接萬里長”的佳話。
2018年11月,習近平主席對這個太平洋島國進行國事訪問,又見證了中國援巴新菌草、旱稻技術等一攬子項目協議正式簽署。如今,作為中國對外援助技術,菌草項目已經在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給當地創造了數十萬個就業機會。
因為共建“一帶一路”,種植中國雜交水稻的非洲農民喜獲豐收,實現了吃飽飯、吃好飯的夢想;智利車厘子、秘魯青提“飛入”中國尋常百姓家;更多地方的人們喝上了干凈的水、用上了安全的電、乘上了現代交通工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亞歐大陸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開辟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成為共同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辟了新天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國內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了制度型開放,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共建“一帶一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
不到9年,3次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把脈定向,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擘畫藍圖:
2016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總結經驗、堅定信心、扎實推進,聚焦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聚焦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經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帶一路”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2018年8月27日,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幾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布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后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制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2021年1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扎牢風險防控網絡,努力實現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給質量、更高發展韌性,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
今年1月10日、1月12日,中國分別與尼加拉瓜和敘利亞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至此,中國已與147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
“一帶一路”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成為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
“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
阿爾卑斯山上的達沃斯小鎮,因世界經濟論壇每年在此舉辦而聞名。
今年1月17日,在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的演講中,面對“如何戰勝疫情”“如何建設疫后世界”等重大問題,習近平主席給出的“中國答案”堅定而具體:“世界各國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拆墻而不筑墻、開放而不隔絕、融合而不脫鉤,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不能一遇到風浪就退回到港灣中去,那是永遠不能到達彼岸的。”還是在達沃斯,2017年1月17日,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直面經濟全球化的“存廢之爭”,以“海”作喻,傳遞信心和希望,為陰霾中的世界帶去“冬日里的暖陽”。
開放是人類社會繁榮進步的必由之路。
從達沃斯到博鰲,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瞻遠矚,把舵領航,引領新時代中國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為迷茫困頓的世界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指出:“實踐證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這是中國基于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同時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布,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
連續4年,習近平主席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從“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到“中國市場這么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從“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到“中國愿同各國一道,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習近平主席深刻詮釋經濟全球化的客觀必然性,為世界注入開放合作的正能量。
“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習近平主席鄭重宣示。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進博會已成為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四大平臺,成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
“正是通過進博會這一合作共贏的平臺,盧旺達咖啡在中國市場知名度大大提升,數以千計的咖啡農戶因此增收,受益良多。”盧旺達農民咖啡公司首席執行官戴維·恩加蘭貝說。
3年多來,無論是實力雄厚的世界500強企業,還是最不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都能在進博會上看見他們的身影。
“中國克服種種困難,連續舉辦四屆進博會,體現了開放包容的態度和大國擔當。進博會已成為全球企業交流互鑒、洽談合作的國際性公共平臺,為促進全球經貿往來、提振世界經濟帶來積極作用。”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說。
歲寒知松柏。開放的中國經濟成為推動世界經濟走出危機、實現復蘇的動力之源。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2021年恰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
“這20年,是中國深化改革、全面開放的20年,是中國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20年,是中國主動擔責、造福世界的20年。”2021年11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進博會開幕式上指出。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激活了中國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中國對外開放是全方位、全領域的,正在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是擲地有聲的承諾,更是踔厲奮發的行動。
如今,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覆蓋東西南北中,海南自由貿易港揚帆起航,開放高地生機盎然;
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越辦越好,唱響全球共同開放和音,開放平臺活力迸發; 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連續5年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
推動全球最大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在高水平開放的大道上,中國蹄疾步穩。
“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建設和諧合作的國際大家庭”
今年2月5日,中國農歷正月初五,一場殊為不易的相聚,向世界傳遞著“更團結”和“一起向未來”的強烈信號。
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宴會,歡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指出,我們應該弘揚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團結應對國際社會共同挑戰,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建設和諧合作的國際大家庭。
“世界需要一屆成功的冬奧會,向世人發出明確信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評價,唯有堅持多邊主義和團結合作,方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當前,全球疫情跌宕蔓延,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一些國家在國際上搞“小圈子”“新冷戰”,排斥、威脅、恐嚇他人,動不動就搞脫鉤、斷供、制裁,人為造成相互隔離甚至隔絕,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對抗。
“世界上的問題錯綜復雜,解決問題的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21年1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開出“良方”:要堅持開放包容,不搞封閉排他;要堅持以國際法則為基礎,不搞唯我獨尊;要堅持協商合作,不搞沖突對抗;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搞故步自封。
“多邊主義的要義是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
“商量著辦”,語句平實,意蘊深邃。
從“本國優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狹小擁擠的,時時都是“激烈競爭”。從命運與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寬廣博大的,處處都有合作機遇。
一個分裂的世界無法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對抗將把人類引入死胡同。二戰結束之后的70多年間,正是在多邊主義旗幟下,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發揮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基石作用。
“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個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堅定有力。
聯合國講壇,見證著中國始終如一的堅守、誠心誠意的貢獻——
“任何國家都沒有包攬國際事務、主宰他國命運、壟斷發展優勢的權力”;
“解決國際上的事情,不能從所謂‘實力地位’出發,推行霸權、霸道、霸凌,應該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遵循”;
“要致力于穩定國際秩序,提升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在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治化方面走在前列”。
中國堅守國際公平正義,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堅持為廣大發展中國家仗義執言,讓世界看到一個勇毅擔當的“大國的樣子”。
獨行快,眾行遠。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
2021年1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強調:“21世紀的多邊主義要守正出新、面向未來,既要堅持多邊主義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也要立足世界格局變化,著眼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基礎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各國執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對全球治理體系的檢驗。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強調:“面對疫情,我們要加強團結、同舟共濟。要秉持科學精神,充分發揮世界衛生組織關鍵領導作用,推進國際聯防聯控,堅決打贏全球疫情阻擊戰,反對政治化、污名化。”
在習近平主席親自部署下,中國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最早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最早支持疫苗知識產權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生產合作。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1億劑新冠疫苗,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收到的第一批疫苗來自中國。
氣候變化是大自然對人類敲響的警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
中國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言出必行、以身作則——鄭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堅定支持和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推動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完善全球環境治理,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
擺脫貧困是困擾全球發展和治理的突出難題。
縱覽古今、環顧全球,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幾億人脫貧。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履行減貧國際責任,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做世界減貧事業的有力推動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為人民幸福而奮斗。“在人類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要直面貧富差距、發展鴻溝等重大現實問題,關注欠發達國家和地區,關愛貧困民眾,讓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希望”。
有主張、有行動,有正義擔當,也有信義溫暖。世界眼中的“不確定性”逐漸因中國腳踏實地的作為,將一個又一個“問號”拉直。
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中國將繼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世界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潮流不可阻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我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堅持這條被實踐證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潮起東方,風正帆懸。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為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與各國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