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召開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政策新聞通氣會。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宇蕾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堅持“四個服務”,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有力支撐。張宇蕾介紹了北京市十年來的具體做法和成效:
充分發揮試驗田作用不斷強化政策體系建設
出臺《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率先出臺“京校十條”“京科九條”,賦予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自主處置權。印發《關于打通高校院所、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在京轉化堵點若干措施》,市區累計出臺近百項相關政策。落實科技部等9部委《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要求,推動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和北京積水潭醫院等3家市屬單位及6家中央在京單位先后完成26個項目賦權改革試點工作。“三權改革”等多項政策措施在全國予以復制推廣,有關試點內容納入科技成果轉化法。
進一步完善工作體制機制
建立全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議事協調機制,由分管科技的市領導擔任召集人,14個相關委辦局、16個區政府及“三城一區”管委會協同推動成果轉化。各區均已建立主管領導負責、區屬各部門參與的成果轉化推進機制。編制《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操作指南》《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典型案例集》和《國家及各省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匯編》,組織開展各類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活動,有力地推動科技成果在京轉化落地。
探索市場化成果轉化機制
設立30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80%投向原始創新和成果轉化階段,部分資金投入期長達15年;加強與高校院所聯動,聯合共建北京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北京荷塘生命科學原始創新基金等,支持高科技成果孵化與轉化;支持科學家出資設立硬科技投資基金,從源頭入手,專注投資早期項目。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形成全鏈條服務的知識產權保險北京模式。
進一步強化成果轉化平臺和服務體系建設
自2018年以來,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通過投入2.4億元財政資金,支持技術轉移機構98家,高校院所技術轉移機構從業人員超過1000人。建設北京市科技成果信息系統,匯交本市科技計劃項目成果。組織中關村“火花”系列活動,開展成果供需對接活動近500場,推介項目數千項。
不斷強化成果轉化人才培育
在國內率先啟動技術經紀專業職稱評價工作,2020年至今已有474人獲得職稱。實施“朱雀計劃”,成立技術經理人協會。推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7家中關村轉移轉化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支持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開展技術轉移專業方向研究生教育試點,自2020年起累計培養技術轉移專業碩士百余人,形成較為完整的培訓體系。
2012—2021年,全市認定登記技術合同總計超76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額總量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12.3%。2021年,全市認定登記技術合同總量突破9萬項,是2012年的1.6倍;成交額7005.7億元,是2012年的2.8倍。2021年,流向外省市技術合同成交額是2012年的3.1倍,流向外省市和出口技術合同成交額占比達到了74.1%,北京在帶動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方面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張宇蕾表示,下一步北京將繼續堅持以深化改革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打通堵點,以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為契機,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推動高質量成果產出,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
來源:北京市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