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周芳,肖激楊
1 前言
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VR、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近期,數字孿生、元宇宙等概念逐漸火熱。2021年,工業4.0研究院院長胡權教授在他的著作《數字孿生體: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通用目的技術》里,詳細系統地闡述了數字孿生體的概念和發展,也提到了它與系統仿真、信息物理系統等的區別。本文借鑒胡教授提到的部分內容,展開陳述,并加入作者自身的理解和詮釋。
2 數字孿生體的概念和價值體現
2009年,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局(DAPRA)首先提出了數字孿生體的概念,用來描述以物理世界和數字空間對應方式的工程體系。隨后,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通過機身數字孿生體項目驗證了概念可行性,行業企業迅速進入該領域。
按照胡權教授的定義:數字孿生體是物理世界和數字空間交互的概念體系,它是一種通用目的和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
數字孿生是個普遍適應的理論技術體系,可以在眾多領域應用,在產品設計、產品制造、醫學分析、工程建設等領域應用較多。在國內應用最深入的是工程建設領域,關注度最高、研究最熱的是智能制造領域。
數字孿生體的主要價值體現在:
(1)低成本試錯,在虛擬空間上對物理世界的行為進行模擬驗證,修改參數即可以多次重復模擬,相比
現實世界,大大降低了模擬的投入成本和破壞性損失。
(2)智能化決策,能夠將IoT實時數據、大數據分析和仿真模擬充分結合,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意外突發情況,進而作出最佳決策。
3 數字孿生體的實現方式
數字孿生體的實現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三維建模:即將物理實體通過建模軟件,在虛擬世界呈現。
(2)數據可視化:對物體實體的各項業務和數據進行采集和虛擬重現。
(3)仿真預測:基于模型和數據,在虛擬映射中進行動態仿真,并與物理實體比對,優化算法和模型,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建立自學習系統。
(4)輔助決策:通過分析預測結果,給出決策建議,輔助人進行輔助決策。
(5)自主決策:系統能夠正確預測和處理所有狀況,具備自主決策能力,可實現完全無人化托管。
數字孿生是一系列技術的集成融合創新應用,包括人機交互技術、建模分析技術、數據集成技術、感知控制技術等。其中人機交互技術,包括HMI、Web端的可視化,以及AR、VR等虛擬現實技術。
4 與其他相近概念的比較
4.1 數據可視化不是數字孿生
國內一些廠商提供的方案,僅僅是在完成三維建模的基礎上,做了UI設計、動效設計等界面上的美化,接入了部分外部數據,予以實時的多種型式的展示,這并不是完整的數字孿生方案,僅僅是實現了數據可視化。完整的數字孿生方案,應該繼續深入,開發出模擬現實運行的算法和模型,進行仿真、預測和決策。
當然,這涉及到深層次的業務知識,需要城市管理、工廠等相關部門資深的技術人員提供背后的流程和邏輯,再抽象到數學和物理等知識,開發出算法模型。這些都需要業務部門的支持,同時,開放這些信息給IT人員,可能也涉及到業務保密方面的限制。
所以,真正的數字孿生,筆者認為應該是“業務主導”,而不是“IT主導”,數字孿生體的開發人員,應該比一般的業務人員更懂業務,否則開發的系統只能是虛有其表。
4.2 系統仿真不是數字孿生
系統仿真(system simulation)就是根據系統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統各要素性質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建立能描述系統結構或行為過程的,且具有一定邏輯關系或數量關系的仿真模型,據此進行試驗或定量分析,以獲得正確決策所需的各種信息。
系統仿真,通常是仿真運行前設計好模型算法,給定初始數據,由系統模擬運行,根據運行結果再對系統優化。部分系統仿真供應商也提出了數字孿生的概念,不可否認,系統仿真有朝著數字孿生發展的潛力,但是傳統意義上的系統仿真與數字孿生有著明顯區別:第一,它不是實時數據驅動,修改測試方案需要人工修改參數后下發。第二,最終輸出結果不參與系統控制,只是用于輔助設計人員和調試人員的工作。
廣義上,可以把系統仿真看成數字孿生的一個子集。
4.3 信息物理系統不是數字孿生
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CPS)是一個綜合計算、網絡和物理環境的多維復雜系統,通過計算機、通信、控制技術的有機融合與深度協作,實現大型工程系統的實時感知、動態控制和信息服務。
信息物理系統,似乎與數字孿生體高度相似,但是從它的特點來看,有兩個主要區別:一是它的實時性,它強調對現實的實時高精度控制,而數字孿生體,可以說在實施自主決策以前,對現實世界幾乎不做干預。二是信息物理系統的高效和高精度,要求它必須是嵌入式系統,而數字孿生體是開放的平臺。
廣義上,可以把信息物理系統看成數字孿生的一個延伸。
4.4 元宇宙不是數字孿生
元宇宙(Metaverse),最初是1992年由美國尼爾·斯蒂芬森在其科幻小說《雪崩》里提出的概念。2021年被定義為元宇宙元年,各大IT公司紛紛布局,尤其是隨著Facebook公司更名為Meta,市場逐漸火爆,甚至出現泡沫化。
元宇宙也會用到數字孿生技術,將現實世界鏡像到虛擬世界。但是,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系主要體現在經濟、社交等方面,更注重個人身份的認同、朋友圈以及沉浸式體驗,允許個人在虛擬世界里進行創作發揮。所以,元宇宙的終端主要是VR設備,未來還可能有腦機接口。這些都是與數字孿生體的差異所在。相比而言,元宇宙更傾向于民用,與個人生活、辦公、娛樂等密切相關。
另外,數字孿生體針對不同的應用,都是單獨的個體,互不關聯。而元宇宙,似乎要囊括一切。最近,工業元宇宙的概念被提出,目前看來,這也只是一種沉浸式體驗、參觀的概念,不涉及到更深層次的分析、預測和決策。
4.5 與真實世界的緊密關系比較
從與真實世界的相似度以及交互程度,來進行比較,如圖1所示。
數字孿生體,根據城市、工廠等不同應用場景,目的和要求不同,對三維模型的精度要求也不同,可以形似,也可以高精度。另外,它需要外部數據動態驅動,有一定的實時性要求。最終發展成熟以后,會實施自主決策,來干預現實。
系統仿真,由于要考慮數學、物理等諸多理論,來進行模擬仿真計算,對三維建模的精度,以及與現實實體的相似性,要求極高。另外,仿真通常是一次性輸入環境參數、初始數據和算法模型等,仿真期間不需要實時動態的外部數據輸入,結果通常用于輔助人來決策和優化設計、參數等,不需要輸出控制。
信息物理系統,與數字孿生體類似,模型精度以及與現實世界的相似性,根據應用場景變化。但是它強調通信和控制的實時性,也要實現萬物互聯,所以對實時交互要求極高。
元宇宙,雖然也使用數字孿生技術,對現實世界進行三維建模,但是它更注重社會性,對視覺體驗和內容交互要求高,對模型精度要求并不高。再加上元宇宙允許人們在虛擬世界中進行藝術創作和設計,隨著發展,與現實世界的差異會越來越大。所以,元宇宙與現實世界有聯系,但可以說是另外一個平行世界。
圖1 與真實世界的緊密關系比較
4.6 包含關系比較
數字孿生、數字仿真、信息物理、元宇宙都會用到三維建模技術,人機交互技術,以及數據算法等。所以它們之間會有交集,廣義來看,系統仿真可以包含在數字孿生的范疇里,信息物理系統與數字孿生體相似度較高,而元宇宙與其他三者,交集相對較少。如圖2所示。
圖2 包含關系比較
5 結論
數字孿生、系統仿真、信息物理、元宇宙等不同
概念,雖然在技術上有相同之處,但是都有著明顯的區
別。如表1所示。
表1 數字孿生、數字仿真、信息物理、元宇宙對比
*表中所指的建模精度的高低,并不是單指視覺效果,而是綜合從數學、物理等特性上的考慮。比如考慮建筑結構承重、碰撞和受力分析等。
數字孿生體是一項融合了建模、數據處理、網絡、業務、數學、物理等多專業的復雜系統,目前世界上沒有成熟的完整案例(至少對外公開的沒有)。胡權教授認為,特斯拉公司可能已經掌握了數字孿生體的模板,但是未對外公開。
當然,技術在不斷發展,向各行業滲透,也不能斷言數字孿生、數字仿真、信息物理、元宇宙之間不會相互融合。比如系統仿真可能會發展并逐步融合到數字孿生體,數字孿生體也可能會借鑒一些信息物理系統的實時性數據交互技術。而未來,如果元宇宙得以實現,并吞噬一切,數字孿生體、信息物理系統未必不可能演變成為它的一個“游戲副本”。
作者簡介:
周芳 (1985-),男,湖南懷化人,高級工程師,學士,現就職于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研究方向為電氣自動化、智能制造、精益管理等。
肖激楊 (1969-),男,湖南永州人,高級工程師,學士,現就職于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研究方向為電氣自動化、智能制造、項目管理等。
參考文獻:
[1]胡權.數字孿生體: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通用目的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1.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2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