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理工大學聚焦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發展重大需求,立足新發展階段,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導向,健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創新與育人”互聯互通的產教融合機制,從五個維度精準破題,提升學校育人體系整體效能。
暢體系、通渠道,為人才培養保駕護航。學校強化頂層設計,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為契機,積極融入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戰略,深化教學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全校“一盤棋”推動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以目標為牽引,激勵教學院部在不同賽道“賽龍奪錦”。創新設置成果轉化貢獻獎勵機制,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分級認定制度,打造“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技術孵化產業的青島理工模式”,2019年學校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以釋放學生原動力為目標,深化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改革,構建學科建設、研究生培養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協同機制。
重根本、聚焦點,“正本清源”上好大思政課。學校把思政教育融入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各環節,推行“沉浸式”學習模式。發揮學校“青島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一體化建設聯盟”、新時代國企黨建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優勢,建設100門左右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一批實踐基地,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打造科研反哺“高地”,構建導向正確、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
凝優勢、煉特色,打通關鍵環節推動學科發展。學校賦能優勢特色學科群數字化、信息化發展,瞄準行業領頭雁企業,聚焦企業需求,探索構建優勢學科育人要素與龍頭行業用人主體融合培養機制,圍繞智能、綠色兩大主題,做強“土木建筑”“機械制造”兩大特色學科群。探索構建同類學科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面向服務地方發展的新工科行業,培養創新能力強、跨界整合能力突出、多學科交叉融合應用研究型人才。2020年學校入選山東省“強特色”高水平大學,2021年新增土木水利專業博士授權點。
夯基礎、深融合,建設“雙師型”隊伍。學校堅持“外引”與“內培”相結合,打造一支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兼備的“雙師三能”復合型導師隊伍。近年來,持續引進國際領軍人才作為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緊扣學科專業需求靶向,優化人才階梯式培養路徑規劃,自主培育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杰青和國家突出貢獻等系列高層次人才。實施“百名博士進百企”行動,選派100余名優秀青年導師深入企業,同時聘請企業、科研院所的高層次人才擔任產業教授,通過專業共辦、教材共編、師資共育等方式,促進供需對接和流程再造,聯合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育平臺、匯資源,“青理快車道”推進人才培養高速發展。學校加快新工科建設,將產業的理念、技術、資源整合到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課程、實訓和師資隊伍建設中,最大程度共享和優化配置產學資源。構建“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題”的平臺建設新模式,通過“三結對”工程,與行業領頭企業共建協同創新的學生培養平臺,打造高校與企業耦合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樣板。加強與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進科研聯合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人才培養。結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院所,聯合共建具備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技術的軍民融合科研機構;結對國家(青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等產業園區,共同推進西海岸大學科教園區青島理工大學科教園規劃建設工作。共建產業學院,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機制,推進科研資源及成果向教學資源轉化,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結對中國環保行業領軍企業等重點行業協會或鏈主企業,聯合共建“光大青島理工環境技術研究院”,共同打造國家級環境檢測驗證平臺獲批全省首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形成政產學研用創新協作新模式。
學校將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特色構建學科發展新生態,開展務實有效的校地、校企合作,強化學科調整布局、產學研合作和校城融合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