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銀平
在國家政策和產業升級的雙重驅動下,裝備數字化迎來重要發展契機,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裝備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脊梁,中國要完成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須抓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盾構機、起重機為代表的工程機械裝備通過自主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國產化、自主化程度顯著提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產業升級的需求下,我國智能裝備產業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
2022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在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近3萬億元,市場滿足率超過50%。通過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的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2%,資源綜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8%,運營成本平均下降19%。
近年來,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裝備制造是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其數字化轉型成為掌握裝備制造主導權、開辟數字經濟發展新賽道、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數字中國的必然選擇。《“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動裝備數字化。
裝備數字化是指利用智能傳感、互聯網、大數據、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提升裝備性能、效能以及智能化水平的演進過程。數字技術貫穿裝備物理實體的全生命周期,比如設計、制造、運行和維修等全過程,驅動裝備物理實體向數字化延伸,旨在形成具備狀態感知、集成互聯、決策優化和自主作業等能力的智能裝備。
當前,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據中心、邊緣計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加快布局,全面賦能裝備產業發展。在軌道交通裝備、醫療裝備、工程裝備等領域,已開發出一批先進的智能裝備產品,如已成功研制出半導體激光隱形晶圓切割機、8萬噸模鍛壓力機、12米級臥式雙五軸鏡像銑機床、1.5萬噸航天構件充液拉深裝備,同時還發布了全球首臺“華中9型智能數控系統”。
但從總體看,我國裝備數字化水平仍然較低,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數字孿生等核心技術缺乏、傳感器和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以及裝備尚不能完全滿足產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等。面向未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認為,裝備數字化有三大變革方向,分別是由傳統的執行預定程序走向基于模型+數據的自主運行優化;由傳統的復雜編程開發走向基于軟件定義的低成本應用部署;由傳統硬件售賣為主的商業模式走向提供新型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
裝備數字化是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相信,在國家政策和產業升級的雙重驅動下,裝備數字化迎來重要發展契機,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裝備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2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