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學裝置是某一領域科學技術發展的公共平臺,核心目標是服務科學家攻克前沿科學難題。
為走在科學前沿、搶占科技制高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肩負使命,聚焦主責主業,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積極組織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創新科研組織和管理模式,推進大科學裝置建設。2017年9月,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物理所主導的“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在北京市懷柔科學城正式啟動建設。
“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具備極低溫、超高壓、強磁場和超快光場等極端條件,為全方位開展極端條件下的物質科學研究提供先進的、功能完備的實驗條件。這些條件有助于探索現有物質的新特性和具有新特性的未知物質。
與科學家開展自由探索的科研方式不同,大科學裝置屬于工程項目。為增強科研人員的“工程意識”,全身心投入到大科學裝置建設當中,物理所揚長避短,創新科研組織和管理模式。
首先,完善項目建設組織管理機制。物理所在現有管理模式下,探索形成了工程經理部領導下的以各實驗子系統為基本單元組建實驗系統的層級管理模式。在項目組織架構中,擔任實驗系統或子系統單元負責人的絕大多數為黨員科學家,全職負責具體核心任務的項目成員幾乎都是青年黨員科學家,他們在工程項目的建設中起到了先鋒表率作用。通過任務責任落實到人、監督管理落實到人,層層推進項目實施。
同時,加強資源整合,有效解決跨區發展難題。物理所專門成立北京懷柔研究部這一獨立科研組織,下設研究組或研發單元。裝置項目中子系統是懷柔園區對外開放合作的基本單元,建設與運行階段子系統一般配有子系統負責人、儀器科學家、儀器工程師及其他輔助人員,保障各子系統在設計、建設和運行階段始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滿足科技發展和領域科學家用戶的需求。
政策優化,形成激勵機制,通過制定特殊傾斜政策,統籌科研資源分配,通過優化考核評估方式形成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克服跨區發展問題。
此外,跨區建設過程中,溝通也十分重要。物理所與中科院機關、北京市政府、懷柔區委區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對口聯系及有效的溝通機制,花氣力重點協調和解決物理所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比如市政條件保障、生活配套設施等,使保障項目順利完成。同時,全方位開展與地方政府的共建活動,增進了解、共促發展。
在大科學裝置建設過程中,部分儀器因受到國外封鎖等無法按期交付。物理所瞄準“卡脖子”問題,鼓勵自主創新,充分發揮研究所多學科、建制化優勢,組建研發團隊,加速核心技術研發,推動關鍵設備國產化,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
經過5年多的建設,“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已經進入科研狀態。目前,裝置已經實現了1mK(毫開爾文)的極低溫、300GPa(10億帕斯卡)的超高壓、26T(特斯拉)的超導磁體強磁場和100as(阿秒)的超快光場等4個單項極端條件指標,共有來自國內外33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業的48個課題、約1.4萬小時的機時申請獲批,已迎來用戶到訪實驗。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