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把握大眾消費升級趨勢,激發國內市場強大潛力;打破非實體要素流動壁壘,建立多樣化數字共享平臺;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完善全國市場制度體系。
日前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對進一步做大國內市場規模、進一步做強國內市場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商品和要素在城鄉區域間流動更加順暢”的戰略目標。這是應對當前國際環境深刻變化、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主動選擇,對于增強經濟發展韌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我國14億多人口和完善的產業體系形成超大市場規模,發展成效舉世矚目。同時,不少現實難題仍待解決,比如消費增長動力不足,低端供給過剩與中高端供給不足并存;非實體要素流通障礙明顯,信息、數據、技術等要素由于產權糾紛、技術難題等原因導致平臺不兼容,存在諸多流動壁壘,要素市場分割依然存在;遠距離交易成本過高,物流業整體零散低效;新興經濟領域監管和服務不到位;等等。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方針和部署,明確要求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一項系統工程,根據現階段的推進情況,可以重點關注以下路徑。
把握大眾消費升級趨勢,激發國內市場強大潛力。如降低個稅、下調貸款利率、增加政府補貼,綜合應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改善疫情時期就業形勢,穩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從根本上提升城鄉居民消費意愿;把握明晰新形勢下人民群眾品質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抓住消費模式的創新機遇,推廣并規范直播下單、線上問診等新型消費方式,培育“互聯網+”消費體系,助推生活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打破非實體要素流動壁壘,建立多樣化數字共享平臺。利用大數據整合各類市場信息,完善信息披露機制,拓展重要信息發布渠道,提升市場公共信息的透明度與流通性,減弱由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市場失靈。建立全國性市場化技術交易機制,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引導技術在不同區域之間進行高效的傳播擴散,消除市場與地區歧視,打通技術循環堵點。推動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建立多樣化的數字共享平臺,引導與其他主體進行合作,充分借用彼此優勢,發揮數據市場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降低企業交易成本。以商業模式、物流技術的創新為重要依托,通過發展智慧物流,提升物流體系組織水平與運行效率,形成高質量供應鏈集群。加快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推動航空、高鐵、公路等交通運輸設施跨區域一體化發展。鼓勵龍頭企業發展內部供應鏈,根據企業具體情況自主定制供需庫存等流通安排,減少不必要的要素流通成本,同時釋放物流需求,促進“物流+”的產業融合。
完善全國市場制度體系,加強新業態統一化監管與服務。秉持“不破不立”的理念,及時廢除區域性過分保護本地市場、不利于統一市場的各種規定,避免由于同質化導致的整體市場低效,逐步融合小市場以累積建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探索建立完善全國統一、公平規范、包容開放的市場基礎制度,調整行業質量安全標準規范使之與國際接軌,強化部門聯動,不斷提升跨區域的市場綜合執法與監管體系,穩定企業跨區域經營預期。重視對新興市場領域的監管,防止平臺企業利用數據、算法、技術手段等新興方式排除、限制競爭,抵制由壟斷帶來的消費者剩余損失。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