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種新型職業興起。陪診師、玩偶修復師、寵物保健師……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條件和工作方式,還催生出一些新就業形態。
工作時間、地點靈活,工作內容多樣,新型職業在吸引不少人的同時,從業者的勞動權益與行業規范同樣受到關注。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如何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更充分保障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之一。
新就業形態,“新”在哪里?
與傳統生產方式相比,新就業形態工作時間、地點靈活,自由度更高,一系列服務多借助互聯網進行。從業者可以在線上實現與客戶、公司等的遠程實時溝通,打破了傳統生產方式下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同時,隨著社會對消費需求和生活品質的提升,新型職業的工作內容也呈現多樣化。
例如,養老、職業教育、冰雪運動等領域的民生需求催生新興職業,推動了陪診師、課程規劃師、職業規劃師、美妝教學師等職業出現。正在不斷成熟的寵物產業鏈催生了寵物減肥師、寵物烘焙師、寵物保健師等職業。
此外,年輕一代的小眾愛好如潮玩等逐漸發展成為大眾產業的同時,也使得潮玩設計師、玩偶修復師、涂鴉藝術家等職業開始活躍在互聯網平臺上。
據統計,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45.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2021年依托互聯網平臺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約8400萬人,靈活就業人員達2億多人。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向晶向中新網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新技術的更新迭代下,新型職業的大量涌現是勞動力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社會大眾對于個性化服務需求的提升,也為新型職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與傳統職業相比,新就業形態的從業者工作的社交性與互動性更強,他們看重的是個人興趣與就業滿意度,他們所提供的的服務與商品也更加個性化。”向晶說。
勞動關系、行業準入等問題亟待解決
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京東云事業部總裁曹鵬表示,當前新就業形態群體用工關系界定尚不清晰,引發勞資糾紛、社保繳納不及時等一系列問題。
北京法政安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高佳娜向中新網介紹說,新就業形態群體因其工作的靈活性與流動性,與用人單位、機構等簽署的多為勞務合同,對于勞動關系的界定存在難點。
她解釋道,勞動關系雙方主體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勞動關系的確定需要符合三個條件:
一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是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
三是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屬于用人單位的業務組成部分。
而具體勞動關系的裁定,還需要參照社保、工資、書面合同等多種情況綜合考量雙方是否有建立勞動關系的意圖。
高佳娜表示,對于新就業形態群體,目前出現較多的糾紛為工傷賠償。因為這一類群體收入來源不穩定,出現因意外導致的工傷之后,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再通過勞動獲取報酬。
此外,新型職業行業準入規則也亟待明晰。向晶指出,傳統職業技術認證,尤其是高端職業的技術認證往往與學歷背景高度相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獲取知識更容易,知識面也更寬,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職業技術認證與學歷背景間的關聯度。
“新職業的技術認定要滿足專業知識的同時,因其服務的個性化提升,需要增加消費者評價。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型職業的認定需要兼具技術技能標準和保障消費者權益?!毕蚓дf。
官方:支持零工市場建設,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指出,現行的有關制度和政策還不適應新就業形態的迅速發展,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權益同樣需要關注。
“一方面,新就業形態從業者與相關平臺之間沒有確立傳統的勞動關系,平臺企業認為他們并非本企業的員工,不需要為其承擔參保繳費的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這類人員可以同時接受多家平臺企業分派的業務。這就導致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與平臺企業的關系比較復雜,不便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
對此,他認為,需要改進社保經辦管理辦法,并適當將社會保險關系與勞動關系相對分離,即使不便明確平臺企業與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勞動關系,雙方也應分別承擔參保繳費的責任,合理確定繳費費率和基數,以便將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納入職工社會保障體系,依法公平享有社會保障。
3月4日,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別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提交界別提案——《關于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 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提案提出,應盡快構筑完備、精準的新就業形態社會支持制度體系及配套措施,適時修訂完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等相關法律,加大現行社保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一套與互聯網平臺用工模式高度適配、靈活可行的社會保障體系。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日前也表示,將支持零工市場建設,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