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實現有效貫通”“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推動深度融合”。這為我們堅持以系統觀念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要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在大國科技競爭日益加劇的格局下,我們越發認識到,科學和教育發展才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所在。強大的科學發明能夠為技術創新提供理論源泉,一流的教育水平有助于培育出杰出的科學家、一流的企業家、優秀的研發人才和工程師,進而推動經濟創新發展。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不僅有助于造就世界級科學技術人才,也有助于增強我國對世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要著力把我國建設成世界級的科學和企業人才中心,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實力,為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提供人才保障。教育、科技、人才的發展水平決定一個國家的創新發展能力,但人才強、科技強并不意味著產業強、經濟強,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助于推進教育發展、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之間形成良性循環,讓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創新是一個系統聯動工程,必須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實現有效貫通。原始創新是最具根本性和革命性的創新,也是所有創新成果的支撐和基礎;集成創新和開放創新是關鍵,能夠快速推動創新資源的集成融合,并提高創新成果的應用轉化。三種創新模式相輔相成,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目前,我國不僅“從0到1”的原始創新成果較少,而且高校科研院所基礎研究與經濟社會需求結合不緊密,各創新主體協同能力不足,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的鴻溝較大。破解這一問題,既要突出高校和科研機構科學研究成果的原創性,加大原始創新力度,也要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提高集成創新水平,還要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國際范圍內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科技合作戰略,與世界主要創新國家開展多層次、廣領域的科技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并構建多邊科技合作機制,形成一條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開放創新相互促進、相互銜接的創新鏈條。
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環環相扣,必須一體部署,推動深度融合。人才是創新的基礎和支撐,只有筑起牢固的人才鏈,才能實現人才鏈—創新鏈的有效貫通,從而賦能于產業;而一旦產業鏈打造成功,也將反過來促進人才鏈、創新鏈變得更加堅固更有韌性。只有實現三鏈一體部署、深度融合,才能推動經濟持續發展。一方面,要圍繞產業鏈構建人才鏈,進而為創新鏈賦能。各地要立足本區域產業發展的優勢和特點,制定相應的特色產業創新人才集聚的總體規劃,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要始終堅持人才引領發展,兼顧科技創新發展需要,面向重點高科技產業引進、培養和用好人才,打造一批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從而推動人才與區域產業發展一體謀劃。另一方面,要依托人才鏈銜接創新鏈,從而推動產業鏈發展。要充分發揮高校對人才的承載作用,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基礎學科建設,同時搭建一流的產學研聯動平臺,引導人才為產業轉型升級獻智獻力。要完善人才考核評價系統,充分釋放科研人員的研究潛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專利創新產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協同發力,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