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應用實施意見》,提出“1295”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主要框架。
《實施意見》提出了兩個階段目標:到2025年,形成一套科學適用、標準規范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方法,基本建立涵蓋制造業各門類重點產業典型產品的技術體系,分類分級建立短板技術攻關庫、長板技術儲備庫及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庫;到2027年,建成先進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全面形成橫向協同、縱向聯通的技術體系網絡。
根據《實施意見》,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用“1295”來概括,即按照產品生產流程或產品組成環節構建1套環環相扣的評估分析框架,圍繞產業技術供給和支撐2條主線,形成關鍵技術、物料、企業、研發設計、制造裝備、質量、標準、管理服務、關鍵軟件9張清單,依據技術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模型,對比國內外差距,形成5個評估等級。
《實施意見》提出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6個方面的應用。一是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目錄,做到全面準確,防止漏項和重復立項。同時,與科技創新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專項、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等有效銜接。二是支撐科技成果產業化。確定成果清單,分類開展成果產業化工作。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同的工作合力。加強中間試驗能力建設和產業化綜合保障服務。三是支撐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精準識別長板優勢,形成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和專業機構作用,用好標準、認證等工具。四是支撐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系統梳理產業技術基礎能力,支撐標準制定推廣和質量檢測試驗能力與計量、科技成果、產業信息、知識產權等能力建設。五是支撐區域產業發展。精準開展產業鏈補鏈強鏈,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培育和引進優質企業,形成高水平創新型企業梯隊。統籌區域內產業基礎能力,實現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六是支撐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準確評估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狀況,優化技術研發管理體系,有效開展技術研發,加強供應鏈管理,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
在保障措施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統籌行業協會、產業聯盟、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智庫等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加強產業技術基礎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標準化技術機構等支撐能力,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有效支撐技術體系建設與應用;建立先進的數據安全管理機制,按規定進行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數據收集、更新和分析等行為。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