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必須優化教育體系結構,使教育結構與產業結構相適應、相匹配。
第一,進一步優化專業與學科結構。2021年到2023年,我國先后頒布了修訂后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3年),以回應先進制造業的新發展要求。在教育助推中國強國建設背景下,可以對上述三個專業目錄進一步優化升級。要根據當前世界先進制造業的新趨勢和新領域,積極應對開放人工智能(OpenAI)對制造業的新挑戰,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動態調整優化專業與學科結構。
第二,完善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職業教育)類別結構與功能定位。中國能否順利建成教育強國,關鍵要看各種類別的高等學校能否分類發展、辦出特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要把一流大學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但是,即便是14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也不可能且沒必要全部辦成研究型或綜合性大學,而是應該聚焦特色,分類發展,有些院校可以辦成小而精的特色型學校,在不同學科或同一個學科不同方向上爭創一流,實現點上的“尖峰突顯”和“一騎絕塵”。與此同時,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要不斷優化高等教育中各級各類教育的比例結構。與國際數據相比,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專科學生比例過高,需要提高本科與研究生占比,尤其要提升研究生占比。在提升研究生占比的同時,還要優化研究生內部結構,加大STEM研究生的比重,尤其是與先進制造業直接相關的研究生數量。
第三,加強宏觀調控與協同合作。要點有三:一是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加強統籌協調,使教育結構及時回應產業結構、人才結構的需求,重點研究教育如何為先進制造業發展作出科技貢獻和人才貢獻,三位一體推進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二是教育部內部相關司局加強統籌協調,打破分工限制,協同編制完善學科目錄,減少重復、低效、低端專業或學科,加強對高校的專業設置與招生管理,優化招生專業結構,及時回應產業需求,重點保障先進制造業相關專業與學科的發展;三是建立行業部委參與高等學校辦學的新機制,發展行業特色院校,使高校與行業融合發展,促進高校特色化、多樣化、專業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發展,提升這些院校解決行業前沿科技問題和“卡脖子”問題的能力。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