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其中電子信息材料、軟物質科學與工程、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技術、生態修復學、健康科學與技術等24種新專業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目錄內專業達816種。新增專業不僅智能化色彩濃厚,而且不少專業特色顯著,引發人們廣泛關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專業設置和調整工作有四大特點:服務國家戰略、瞄準區域需求、強化交叉融合、突出就業導向。近年來,我國納入本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不斷增加。據統計,2021年度和2022年度列入目錄的新專業分別達31種和21種。2021年至2023年共新增新專業76種,新增專業數占目錄內專業總數的比例接近10%。我國高校堅持需求導向,快速根據社會需求變化更新專業,培養社會所需要和緊缺的專業人才。
我國高校調整、設置專業實行備案制或審批制,高校調整的專業如果為專業目錄內專業,只需備案即可。這擴大了高校設置專業的自主權。納入本科專業目錄的專業增多,也意味著高校可自主設置的專業更多。這也要求高校用好專業設置自主權,結合學校辦學定位、辦學條件,預測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并綜合考慮其他高校開設同類專業情況,不斷優化和調整本校的學科專業,避免一哄而上新增新專業,導致同類專業開設過多、專業教育缺乏特色。
2023年度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還有一大看點,即增設、撤銷、調整共涉及3389個專業布點,數量之多為歷年之最,其中,新增布點1673個、撤銷布點1670個,數量基本持平。這是落實教育部對高校學科專業進行優化調整的部署。2023年,教育部明確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從宏觀層面看,及時根據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變化進行高校專業調整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比如,近年來新增專業智能化色彩都比較濃厚,2023年度新增了材料智能技術、農林智能裝備工程等專業;2021年度新增了智慧水利、智慧能源工程、智能運輸工程、空間智能電推進技術等專業。這是對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趨勢的有力應對,將更好實現專業建設與國家需求的同頻共振,為經濟社會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高校設置新專業、調整專業必須因校制宜,進行科學嚴謹的論證,不要盲目追求“上新”的速度,而是必須強調特色和質量。據報道,云南農業大學成功申報全國首個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云南是中國最大的咖啡種植區,咖啡產業是云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重點產業,且正在加快發展中。若其他農業大學也跟進開設這一專業,或不一定適宜。這也啟示學生和家長們,在大學和專業的選擇中,不能一味追逐熱門,而要對具體專業的師資、課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學生和家長理性地選擇專業,也可反過來促進高校重視專業質量與特色,形成高校發展與學生培養的良性循環。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