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10年是安徽跨越發展的10年。”5月1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開門見山地說。“跨越”表現在:安徽10年間連跨了三個萬億級臺階,經濟總量從1.9萬億元增加到去年的4.7萬億元;在我國的經濟版圖上,實現了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歷史性跨越;規上工業營收從3.3萬億元增加到5.1萬億元,成為新興工業大省和制造業大省。
立足“三地一區”的戰略定位,即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安徽正在將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轉化為通江達海、左右逢源的發展優勢。
厚積薄發 動能強勁
發布會上的一組數據鼓舞人心——全球10%的顯示面板,全國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組件、10%的汽車由安徽生產。
這樣的成績,根植于全省近2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近年來,安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迅猛發展。
蓬勃向上的發展局面背后,是安徽數十年如一日地加大科技投入。“在科技創新上,安徽財政科技投入總量居全國第4位?!蓖跚鍛棻硎?,目前安徽建成、在建和預研的大科學裝置有13個,大科學裝置及其集聚的大量科學家和高端人才,使安徽在量子信息、聚變能源等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為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安徽還通過一系列改革,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學裝置與企業協同創新,構建了“政產學研金服用”貫通的創新生態,激發科學家和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力?!敖窈筮@里一棟樓就是一個創新聯合體,一棟樓就是一個新興產業的搖籃?!蓖跚鍛椪f。
順勢而為 乘勢而上
立足于科技創新上的優越積累,在新一輪產業發展變革中,安徽加快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目前,安徽汽車和裝備制造產業都已超過萬億元,新材料和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也超過5000億元。
“這里是長三角和中西部‘兩個扇面’的交匯點,也是構建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王清憲說?!叭谌腴L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這是安徽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卑不帐∥N⒊崭笔¢L費高云進一步表示。
近年來,安徽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上與滬蘇浙等高度對接,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去年全省在建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中,實際到位資金六成以上來自滬蘇浙,安徽的優質企業也不斷融入滬蘇浙產業鏈。
高歌猛進的發展態勢,也離不開安徽“龍頭+配套”“集群+集聚”“科創+產業”等關鍵做法。
安徽按照“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的路徑,堅持不懈推進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費高云以汽車行業舉例,安徽以奇瑞、蔚來、江淮、大眾安徽等7家整車企業為龍頭,吸引汽車零部件、后市場企業超過4000家。集成電路產業集聚企業470多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安徽堅持走“科創+產業”的路子,促進創新資源為產業服務、向企業集聚。“我們要求每年新認定的產業創新平臺中,企業牽頭的要達80%;每年產業科技攻關項目中,由企業‘出題’的也要達80%。”費高云說。
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
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更重要的是,在一體化發展中讓老百姓能夠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如今,每天從合肥到上海的高鐵有78對、到南京有116對、到杭州有78對,新生兒入戶、企業設立等173個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醫保結算、人才業務辦理等52個居民服務事項實現“一卡通辦”,群眾跨地區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安徽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皖北地區受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影響,過去飲水主要靠地下水,取水難、水質不穩定。從2021年起,安徽總投入260多億元,引調長江水到皖北,進行地下水水源替換。到2023年年底,共有13個縣區已完成替換,預計到2025年年底,3000多萬皖北居民都能喝上更優質的水。
謀劃事關全省的民生大事,不忘群眾身邊的民生“小事”。2023年以來,安徽創新建立了覆蓋省、市、縣三級的“民聲呼應”平臺體系,構建收集、轉辦、督辦、評價、反饋等閉環工作機制,有效破解了惠民政策落不細、為民服務跟不上、群眾意見上不來等問題,確保群眾訴求有地方說、有部門管、有人幫助解決。截至目前,全省“民聲呼應”收集到的群眾訴求5.17萬個,直接推動解決5.08萬個,受到群眾點贊。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