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量子信息、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研發處于全球第一陣營,5G、千兆光網加速賦能制造、港口、礦山等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成功培育……當前,以技術創新驅動的數字化轉型正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隨著云網邊端、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的研發創新、演進融合與應用推廣,我國數字經濟還將展現出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科技創新在塑造數字經濟格局、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科技創新的跨界融合將持續引領數字經濟生態格局全面完善,開放包容的科技創新生態也將進一步助力數字經濟價值鏈協同重構。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速釋放數字化潛能,是我們必須回答好的發展考題。
加快搭建科技創新價值鏈條,營造創新友好生態系統。科技創新孕育了全新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重構了數字產業鏈,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空間。同時,技術的溢出效應也有利于促進產業集聚。毋庸諱言,當前我國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上仍受制于人,我國科技合作和開放式創新進程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響。對此,國家層面已進行相關部署和安排予以應對,通過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如推動設立科技創新基金、專項資金或補助項目等,暢通科技創新與應用轉化需求之間的雙向通道,激發更多社會主體創新活力,持續降低創新成本,釋放技術進步的更多應用價值,優化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和成長生態,積蓄更多創新發展潛能。
完善關鍵核心技術差異化攻關機制,探索打造分類分層的數字技術創新模式。科技創新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加快三大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提高產業內在價值的創造能力,實現價值鏈從低端生產向高端價值輸出的攀升。構建多方競爭、多點備份、主種替代的數字供應鏈,是建立自主可控的數字產業體系的關鍵。驅動數字技術供需對接機制,搭建全產業鏈創新平臺,可進一步縮短科技創新研發生命周期,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效率,引爆“技術蛙跳”。企業主導的數字開源社區的構建探索,以及多元化技術社群、貢獻者體系的健全,將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加快形成。
不斷完善數據管理機制,釋放更多數據紅利。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據泄露、知識產權侵權等風險也隨之增加,完善數據產權制度、建立數字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勢在必行。一方面,要聚焦數字算法糾偏、數字話語篩選、數據確權、數字安全監管、數字漏洞監測、數字風險披露、數字責任追究、數字隱私保護等方面,不斷推進制度完善。另一方面,要關注數據脫敏與封裝等方面的科技創新,以加快數據商品靈活交易,推動構建數據資源管理鏈條。此外,數據銀行機制試點探索也值得進一步推進,此舉有利于推動建設以交易鏈為核心的數據交易與流通的關鍵基礎設施,探路產權界定、價格評估、流轉交易、擔保保險等綜合服務體系建設,最終助力數據要素大市場的建立。
持續創新管理機制,推動數據資源體系開放共享。通過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協議和信息共享準則,建立安全可靠的數據傳輸通道,以科技創新更好支持數據、信息、協作、平臺、安全五要素聯動和協同運行。建立健全數據管理與監控體系,以確保數據的合規性和質量,從而實現跨部門高效、安全共享數據,助力智慧政府建設,更精準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更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比如,山東濟南搶下數字化先手棋,建成了全市通用共享“數據湖”,政務數據全量匯聚,累計歸集150億條、調用量50億條,使300多項高頻事項“7×24”小時智慧受理成為現實。此外,還需加快完善區域數字經濟均衡發展機制,比如低數字化地區通過實施數字資源引入機制和補貼減稅政策等,促進與高數字化地區的技術置換與市場對接,從而推動當地數字基礎設施加速布局,推動城鄉數字經濟齊發展,為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持續增添科技創新動力。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