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創新發展論壇——科技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及“科學與中國——千名院士·千場科普”在四川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報社、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主辦,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和中國科學報社四川記者站承辦。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胡俊在致辭中表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結合點。當前,電子科技大學正聚焦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提升、聚焦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聚焦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堅持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加快發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分黨組成員、系統單位黨委副書記蔡長江表示,希望更多專家、團隊、院校和機構與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系統各單位展開交流,在基礎研究、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等方面拓展合作,努力開創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新局面,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
中國科學報社編委會主任、原黨委書記劉峰松介紹了創新發展論壇的相關情況,希望通過此次論壇,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暢談創新驅動發展成效,協同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力量,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共謀合作新篇章。中國科學報社也將持續關注和記錄科技創新發展好聲音,積極宣傳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作出貢獻的科研工作者和團隊,弘揚科學家精神。
在論壇主題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趙繼宗圍繞“腦機接口臨床研究”這一主題,從“腦機接口是什么,發展歷程如何”講起,系統介紹了腦機接口的作用,以及在臨床試驗中的探索。
胡俊分享了關于“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的思考,展示了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融合創新的生動實踐。他表示,創新人才培養是全方位的,技術要更新,教師觀念要更新,教育的平臺也要更新。
中國科學院成都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科極云董事長崔喆緊扣主題,結合企業技術成果和發展案例,闡釋了對塑造新質生產力三大動力的理解。
在以《發展鎵體系半導體搶占通信集成電路科技制高點》為題的報告中,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韻表示,鎵基集成電路的發展是我國在半導體領域實現突圍的關鍵賽道,也是我國重構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格局的重要突破口。
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旭作題為《發展服務型制造,撬動新質生產力》的報告。他解讀了服務型制造的相關概念,介紹了服務型制造在創造企業價值、提高產品服務供給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