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既是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能源大省的使命和擔當。多年來,內蒙古全方位推動能源產業發展,年發電量、新能源年發電量、外送電量等多項能源經濟指標在全國領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但同時,內蒙古在能源領域也面臨同質化競爭明顯、新能源消納能力較弱、資源精深加工不足、產業配套不完善及科技創新不足等問題。為解決這些難題,應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繼續優化發展模式,做大做強現代能源經濟。
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能源工作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應樹立“一盤棋”思想,立足資源稟賦和能源結構特點,順勢而為,整體推進。善于運用高校科研院所及專家智庫的力量,緊盯行業前沿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科學規劃,穩扎穩打,謹防出現產能過剩、發展滯后等情況。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能源產業發展始終,積極發揮綠電優勢,提高綠電使用比例,讓綠色成為能源產業發展的底色。
適度差異化發展。內蒙古擁有豐富能源資源的地區不少,資源稟賦也比較相似,但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存在差別。應在做好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有差別地引導各個地區發展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能源產業,科學合理地進行產業布局,避免出現盲目跟風、無序競爭的內耗行為。即便同一區域或同一領域,也要勇于走出舒適區,依托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相關產業向差異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探索深度融合。能源產業發展離不開相關產業支撐、科研攻關助力以及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應鼓勵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傳統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高新能源生產與消納能力,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產業升級。須依托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綠色能源與先進高載能產業耦合發展,推動綠色產業鏈和價值鏈向中下游延伸,助力實體經濟做強做優。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