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采購出口是指國際組織、大型跨國零售集團或生產制造企業,通過在我國設立采購中心,直接采購我國商品出口的過程。近年來,全球采購出口發展迅速,逐步形成新的特點和趨勢。
一、成為我國擴大出口的主渠道
全球采購出口的特點是:集中批量采購、價格相對較低、渠道比較穩定、選擇客戶的條件嚴格。我國尚沒有采購全球出口的專門統計,專家估計,2002年通過全球采購方式出口的中國商品金額約為400億美元左右,占當年我國出口總額的12%。2003達到550億美元左右,占當年我國出口總額的13%。目前,世界500強中的跨國零售集團全球采購總額超過2萬億美元,其中在我國采購額所占比重還不到3%,與我國巨大的生產和出口能力極不相稱。因此全球采購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正逐步成為我國擴大出口的主渠道。
二、一批知名的全球采購商在中國設立采購中心
越來越多的全球采購商把目光投向中國,積極把全球采購中心遷至中國,或在中國設立采購辦事處。沃爾瑪的全球采購中心已從香港搬到深圳;家樂福在上海設立全球采購中心,并陸續在中國境內陸續建立若干區域性采購中心;麥德龍把上海和天津作為中國南北區域采購供應樞紐;翠豐集團在上海也設立了采購中心。根據全球供應商網站最近的一項調查,在未來三年內,80%的供應商將尋找更多的機會從中國采購商品和原材料;40%的供應商希望在中國采購超過2.5億歐元的產品。其中,目前采購量不到5000萬歐元的采購商態度最為積極,他們希望采購的商品和原材料范圍非常廣,包括電線和電子元件、塑料、金屬制品、鉗、裝飾物、鐵制品、軸承、鍛造品和橡膠產品等。
全球采購商在中國設立采購中心或擴大在中國的采購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國生產能力巨大,商品物美價廉,品種齊全,供給穩定,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正如有的經濟分析家所說:“許多供應商在中國設立采購中心,是因為他們必須這么做,他們必須與全球對手競爭。”二是中國日益成為重要的利潤來源地。如威斯頓公司日前宣布,將亞太地區采購和運營中心由東京移至上海。該公司作出這一決定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2002年在中國獲得5.5億美元的收益,超過在日本獲得的3.5億美元收益。而且該公司認為,在中國將具有更大的利益空間和贏利前景。
三、一批國內重點城市興建全球采購出口交易平臺
許多國內城市越來越認識到與全球采購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重要性。如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已制定“打造全球采購中心城市”規劃,準備通過發揮全球采購中心的輻射能力,依托長江三角洲的制造能力,與全球供應鏈實現“對接”。上海有關部門正在研究5至10年內初步建成全球采購中心的實施步驟,提出在土地使用、稅收、海關、外匯管理、政府服務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據不完全資料,除上海外,目前已有天津、南京、重慶、武漢、深圳、寧波等城市陸續興建了全球采購出口交易平臺。
興建全球采購交易平臺有利于為企業創造良好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展示城市功能和形象;有利于企業尋找戰略合作伙伴,穩定和擴大出口渠道;有利于全球采購商在更大范圍內搜集信息,建立穩定的供應關系,有效降低采購成本。
四、全球采購出口走專業化道路十分明顯
專業化全球采購出口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國內許多專業化采購展會都取得了可喜的成長。2003年,天津市成功舉辦了“首屆手機配套采購會”,為國際手機整機生產商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2004年5月,天津將再次舉辦“2004國際制造業(手機)配套采購洽談會暨國際手機產業高峰論壇”。
汽車和電子零配件是專業化全球采購出口的熱點領域。美國福特公司不久前公開宣布,要在中國采購價值100億美元的零部件。從“2003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進出口貿易展覽會”上傳出信息的表明,在今后3至4年間,世界汽車跨國集團及零售市場對國產汽車零部件的采購計劃總金額將達到300至500億美元。
2003年底,深圳舉辦國際電機電子零部件采購展,展會面積約2萬平方米。前來采購企業達280多家,其中包括松下、索尼、日立等87家日本電器企業集團。韓、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團也十分活躍,成為電子零配件全球采購出口中引人關注的亮點。
五、全球采購出口推動我國物流業迅速發展
全球采購商持續、集中和批量采購出口,促進了倉儲、運輸、配送、信息等職能,推動了我國物流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第三方物流、全程物流服務、供應鏈管理等步入快車道,標志著我國物流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據有關統計,2001年以來,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年均增長30%以上,2003年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超過600億元,物流企業已超過1萬家。
六、政府為全球采購出口開辟綠色通道
政府有關部門研究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和促進全球采購商加大采購力度。目前已經和即將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按照入世承諾,有序擴大一般商品的批發、零售、物流配送等商業流通領域對外開放。已頒布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將批發、零售貿易業列入鼓勵類;《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政府的管理行為和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的經營行為。(2)不斷改善商業流通領域的經營環境,為全球采購出口創造更加公平、透明和可預見的市場環境。(3)鼓勵全球采購商在中國設立采購中心。對采購中心在出口退稅、商品檢驗檢疫、信貸標準、外匯管理、稅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必要的支持。(4)促進中國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國際競爭力。通過國家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推動出口企業提高商品檔次,使出口商品質量、服務等更加符合全球采購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