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下午,在中國自動化研究所大廈13層一個經過精心布置的小會議室里,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的“錢學森先生創新思想研討會”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自動化博覽》記者發現,今天這個會議到場的人雖不多 ,但每一個人臉上都是虔敬和景仰的表情,每一個發言的人都經過精心認真的準備,言語發自內心,使得聽眾們都忍不住伸長脖子,身子不自覺地前傾,想把每一個字都聽進心理。其時在這之前,控制網(www.zhi.net)已做過紀念錢學森先生的專題 ,搜集過不少資料,但這次研討會上,記者留心觀察,覺得很多珍貴的資料聞所未聞,個別照片具有特殊的珍貴價值,會議發言人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戴汝為院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黨委書記何林研究員對錢老之于國家發展以及垂范后世的價值有獨到的認識,使每一個到會者都頗受啟發,真正實現了研討會本身的意義。
照片背后的意義
在會議室西墻偏后的位置,懸掛著一張珍貴的照片,記者發現很多人都在邊看邊討論。走近一看,原來就是那張被許多專家稱道的被叫做“科學沙龍”的照片。在錢老家20平米左右的客廳里,錢老坐在中間,周圍是多年來一直和他討論學問的小組成員:王壽云(組長)、于景元、戴汝為、王成為、錢學敏、涂元季。就是這樣,在這間質樸而狹小的客廳里,幾十年來,定期開展著學術討論會。學生和老師,領導和同事,事業的志同道合者,平等民主,自由發言,自由討論,講新學問,論新思考,探索方案,言之有物,激發思考,啟迪心智,創新的科學思想從這里噴薄而出。如今,這幅畫之所以如此被人看重,就是因為這種科學沙龍,這種小型的、富有建設性的、價值非凡的小型討論會今天不見了,或者太少了,而被人們普遍鄙夷、厭棄、沒有多少價值的各種官僚腔調的所謂各種會議卻屢禁不止,浪費寶貴的時間而毫無價值。而在今天的這個小型會議上,記者就聽到了不少非常獨到的有價值的內容,對思考頗有啟迪,以這樣的形式來紀念一生倡導創新精神的科學大師,就讓人覺得恰如其分。我們期待中國自動化學會能主動倡導、鼓勵在不同或相同的學術團體中建立這樣的科學探討沙龍,為中國的自動化行業吹進一股清新的探討之風,使錢老生前鐘愛的學術討論方式能真正的延續下去。
踐行錢學森教育思想
今天的討論會上,發言人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程光旭先生以“錢學森之問”為話題,作了“錢學森大成智慧學研究與實踐”的發言,令聽者動容,頓感振奮。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聯合《新安晚報》給新任教育部長袁貴仁及全國教育界發出一封公開信:讓我們直面“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
當錢老的問題在教育界、理論界、知識分子階層引起全國范圍的大討論時,殊不知,三年前的西安交大已經率先踐行錢學森先生教育思想,探索中國科技領軍人才培養的新路了。“學科跨度越大,創新成果也越長。”“知識結構應該是專博相濟、專深博廣的統一。”錢老的集大成得智慧、科學與藝術相結合,以及“通才”教育觀在西安較大得到了大膽充分的實踐,其開辦的錢學森實驗班從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暑期實踐、項目設計等都進行了有益的、富有建設性的探索,已經收到了顯著的效果,許多人感到這個班的學生思維卓異,不同尋常,這種教育思想模式目前已引起了教育部的強烈關注。
據程光旭先生介紹,錢學森實驗班剛開設之時,也遇到了多方面的質疑,甚至連學校藝術系的老師都認為不可思議,結果,這個跨學科、跨領域的實驗班還是堅持了下來,并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看來,任何創新都需要勇氣和韌性。
對“錢學森之問”再反思
當“錢學森之問”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反思時,有識之士慨然指出:中國沒有培養杰出人才的土壤,即沒有培養杰出人才的文化。認為中國文化是官場文化,講究的是等級,扼殺的是平等和真理。這一點,從人們見面總是以“袁廳長”、“孫處長”、“牛股長”、“馬經理”來相稱就可知道,只要看校長、企業家也有行政級別即可知道。在這種文化下,人們“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唯獨不畏真理,在這種文化下,人們只有盲從心理,沒有科學精神;在這樣的文化下,人們崇尚權力,崇拜金錢,唯獨不崇拜知識,不崇拜真理。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又怎樣產生杰出人才?
在筆者看來,正如其言,中國的“官本位”文化就像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籠罩著中國大地。官本位衍生等級,等級決定利益,利益不可觸動,觸動者絕無好下場。和別人稍有不同,說出的話帶點個性,即被視為另類和異端。這種氛圍不但不利于創新,而且壓制著創新,根本無法產生冒尖人才。可以說,在中國現行的體制下,絕大部分單位,除了民營企業外,哪怕是國有企業,都是等級分明、官僚主義及其嚴重的,創新總被視為異端。就連北大這樣倡導“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的大學,也存在嚴重的大學行政化主導傾向,和錢學森先生一生推崇的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新風氣庭徑甚遠。幾年前的一幕至今難忘,筆者03年在北大讀書期間,親眼看見一個清潔工因為抽煙的事竟敢在教師休息室大聲呵斥一個德高望重的教授。當時筆者在想,教授若換成哪怕學校后勤處的一個小科長,這個清潔工還會這樣嗎?這也許只是一個偶然,但它暗示著一種風氣:在這里,知識和教養遠沒有行政權力受到尊重。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僅停留于抱怨我們生活的土壤,詬病我們周圍的文化氛圍。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東西,是不能靠一個袁貴仁部長、靠哪個人完成的,每一個關心國家前途和命運的人都有義務為改變這種現狀而努力。作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我們不能奴性十足,不能緊盯著眼前那一點點利益,不能沒有一點精神和理想,不能總是人云亦云,要堂堂正正地做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一聲正義的呼吁,一個積極的行動,積累起來,都會形成強大的力量,社會就將會一點一點地向前改變,慢慢地,我們腳下的土壤就會變得新鮮而松軟,創新的氛圍將水到渠成,杰出人才才能脫穎而出。
所以,回答錢學森之問,不僅是教育界的事,不單是自動化行業的事,每個行業都有份,每個會思考的人都有份。每個人,從自身做起,答好屬于自己的那份試卷。這應該是對逝去的錢學森大師最好的紀念。
“沒有偉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珍惜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錢學森作為一個聞名世界的偉大科學家,當他永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上至國家領導,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以獨特的方式寄托對他的不盡哀思,鮮花如海,挽聯如潮,緬懷他對中國及對世界的偉大貢獻。中華民族永遠是最有希望的民族!然而,作為一生淡泊名利、敏于思考、人格高尚的科學工作者,一個不懈的思想追求者,一個一生憂心于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智慧者,其不朽的靈魂仍在關注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仍關注其生前未曾解決的重大問題。作為后人,我們在深刻解讀錢學森思想的同時,以實際行動踐行錢學森理想,也許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源自:《自動化博覽》
讓錢學森精神徹底融入他鐘愛的這個國家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