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在沈陽舉辦的 “問道中國企業管理——名家大講壇之‘再造非經典’”論壇上,CCTV《百家講壇》著名學者于丹、 “2007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獲得者”陳志列、《研祥-再造非經典》作者楊超等人,帶著自己豐厚的知識底蘊與現場觀眾一同分享管理學經驗,針對《研祥-再造非經典》所論述的非經典管理理論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據陳志列介紹,在參加“2008中國民族品牌泰山論道”大會時,自己就曾經與于丹教授有過接觸,并對于丹在會上所做的關于民族品牌的精辟見解印象頗深,因此,《研祥-再造非經典》在出版時,特意邀請于丹教授作序。
于丹笑談,她對于非經典管理思想非常感興趣,作為國內特種計算機的龍頭企業,研祥集團的企業文化很有中國特色,研祥“非經典管理”看似是一種隨意的管理方法,實則從始至終貫穿著國學元素,是一種道家的“無為而治”,以無法為有法。這也是她答應親自為《研祥-再造非經典》作序的重要原因。
對待企業文化,陳志列沒有過多贅述,而是講了一個故事:研祥發展的過程中,持續進行了人員招聘。研祥的一個前臺,自己將所有前來面試的人一一寫在紙上,她認為可以進入研祥的員工,就畫一個勾,結果令人驚訝,她的判斷與研祥各個層級管理者面試后得出的結論相差無幾。陳志列總結說,“她的判斷很簡單,就是從這些面試者身上尋找一種味道。這種味道,就是研祥的‘味兒’。有時候它很難量化,但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研祥-再造非經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經典企業文化”包括追求實用主義、淡化級別、即時罰款和永無止境的追求效率四個主要方面。“非經典”企業文化是是研祥文化的簡單概括,也是研祥管理文化的核心,這種管理模式通過公司的企業文化,為公司多年來的持續發展壯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追求實用主義”體現了研祥的價值觀。在研祥的企業文化中強調 “口說無憑”、“口無遮攔”,只有“寫清楚”,才能理清頭緒,只有“給專人”才能有效解決問題。所以,這兩者的核心都是在提倡一種科學而又高效的工作溝通方式——“寫”。研祥認為,在“寫”的過程中,實事求是是高尚人品的體現,將復雜問題分析概括出其本質是專業能力的體現,提供建設性意見和解決方案是創造性能力的體現。
研祥強調同事之間必須稱名道姓,不得以“某總”、“某經理”來稱呼。而這也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溝通效率,增強工作合作而采取的“淡化級別”。陳志列介紹說,“在研祥,普通員工、中層干部和高管都是公司的財富。我們非常淡化級別,如果有內部員工叫我“陳總”的話,他會收到罰單。我們都是以姓名稱呼的,叫我陳志列。”
“即時罰款”是說當出現稱呼出錯、開會遲到、工作未按進度完成等情況實行罰款的一種制度。需要解釋的是這個“罰款文化”主旨在維護同事間純粹的工作關系,強調責任,追求工作效率,并與隨時冒頭的散漫作風做斗爭;罰款僅僅作為一種激勵員工的方法,而并非是管理的手段。
在研祥始終堅持“以成敗論英雄”,這就要求企業員工們在工作過程中強調以結果為導向,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勇于承但責任,善于解決問題。這種目標導向的生存方式,也是公司在十多年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習慣。簡單直接造就了研祥人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同時也成就了研祥人披荊斬棘的進取精神。
“非經典”的企業管理方法創造了研祥公司的“無邊界”文化。陳志列說,“如果讓我對自己的這個“非經典”總結的話,我覺得首先要強調高效率,因為IT行業與海內外迅速變化的大環境一樣,變化之迅速讓人來不及懈怠,必須非常強調效率,因為它也是民營企業在市場立足之根。還有一點,就是想做企業的,不能小富即安,掙錢養老,環游世界要不得。這既是我的創業經驗,也是對民企同仁的忠告。”